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知识 > 东方红歌曲的由来

东方红歌曲的由来

推荐人: 来源: 秒知社 阅读: 2.97W 次

东方红歌曲的由来

东方红是1965年创作的一首中国歌曲,由冼星海作曲,唐世璇填词。这首歌曲是为纪念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而创作的。歌曲旋律婉转优美,歌词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祖国发展科技、走向强大的希望和信心。由于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和历史意义,东方红成为了中国文化领域的经典之作,并在国内外广泛传唱。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音乐名作《东方红》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

《东方红》原为依《白马调》曲调写成的《移民歌》,由陕北民间歌手李有源改编创作而来。

李有源(1903~1955),出身于黄河畔陕北葭县(今佳县)的一个贫农家庭。在陕北这个民歌丰富的地方,李有源从小就听惯了民歌欢快的节奏和富有感染力的曲调以及人们那向往美好生活的歌声,并在生产劳动中,又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因此,李有源知道如何运用民歌形式去反映人们的生活、情感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他为了表达对毛和党的热爱,用陕北著名的民歌《骑白马》的优美曲调,改写成了《东方红》,使《东方红》这首不朽的传世之作一经从中国的摇篮——陕北传出,便在中国家喻户晓,并响彻了全世界。

《东方红》基本沿用了《骑白马》这一唱词格式与曲调骨架,即:四句一段,落音分别为re、re、re、so。第一句六言(分为两个三言的短句),余三句皆为七言,第三句尾有衬腔“呼儿嗨哟”与第四句紧接。由于内容的改变,速度、节奏、唱腔都作了相应的变化。

20世纪30年代初,陕北的庄稼人在窑洞热烈地谈论着一个崭新的话题:“红军快到咱们这儿了!”“毛来到了陕北,咱们穷人这下有指望了。”亲眼看到了红军的李有源在自己的破窑洞中,心情更是不能平静。他想用民歌来歌颂这些奔赴抗日前线的人民军队,这些毛、党领导的救国救民的八路军!他天天想、夜夜想,连走路都哼着民歌调子。自己编了几首歌颂党、歌颂毛的歌,但是总感觉这些歌都没有能够深刻地反映出自己和人民对党对毛的无比热爱之情。

一天走在路上,李有源忽然望见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他突然想到党和毛的英明伟大,不正像这东方升起的太阳吗?阳光普照大地,温暖着每个劳动人民的心房,引导人民永远向前进!想到这儿,他不由得笑起来。晚上,回到自己的窑洞,李有源在油灯下,终于用陕北著名的民歌《骑白马》的优美曲调,完成了《东方红》。

1966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定名为“东方红一号”,1967年初,有关方面确定“东方红一号”要播放《东方红》乐曲。1970年4月24日晚9时35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3分钟后,卫星从太空发回信号,而这信号就是人人皆知的《东方红》乐曲!乐曲清晰洪亮,通过广播传遍了全世界。

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东方红》,其曲调的来源是什么?

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东方红》其曲调的来源是陕北民歌。

作词李有源、公木,

作曲李涣之。

是最早在陕北传唱的。

歌曲以朴实的语言

唱出了人民群众的深情

东方红的歌曲背景

一种说法《东方红》曲调源自土生土长的陕北民歌《你叫妹妹不放心》,歌词是“蓝格茵茵的天,飘来一疙瘩云,刮风下雨响雷声,三哥哥今要出远门,呼儿嗨哟,你叫妹妹不放心”。抗日战争时期,陕北人在民族危难之际,奋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将此曲改编成抗日歌曲:“骑白马,挎洋,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嗨哟,打日本咱顾不上”,这就是常说的《白马调》。

另一种说法认为原曲并非陕北民歌,而是一首名叫《芝麻油》的晋西北民歌,原词为:“芝麻油,白菜心,要吃豆角抽筋筋。三天不见想死个人,哼儿咳哟,哎呀,我的三哥哥”,是一首典型的情歌小调。抗战时期,这首晋西北民歌先由安波等人重新填词,演变成了一首反映抗日内容的民歌《骑白马》:“骑白马,挎洋,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黑哟,打日本就顾不上”。随后,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李绵绮,再次填词将其改成《移民歌》,由移民模范李有源唱了出来,李有源是这首歌的重要传唱人。 1942年陕北葭县(原佳县)遭旱灾,组织70多位贫困农民向南移民开发荒山,李增正是副队长,路上有的移民想家,平时擅编秧歌的李增正说:“咱们在路上红火些,大家就不想家了。毛领导穷人翻身,咱就编个《毛领导穷人翻身》(即《移民歌》)的歌来唱吧”。

1943年冬,李有源(1903-1955)依照原陕北民歌《骑白马》的曲调编写成一首长达十余段歌词的民歌《移民歌》。

《移民歌》既有叙事的成分,又有抒情的成分,表达在毛、党领导下的广大贫苦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欣悦心情。歌曲编成后由李有源的侄子、农民歌手李增正多次在民间和群众集会上演唱,很受人们欢迎。

1944年,时任《解放日报》的记者陈伯林将歌曲的9段歌词和所用《骑白马·挂洋》的曲谱(即《白马调》)于当年3月11日,全部发表在《解放日报》上,后来收进公木(署名张松如)与何其芳共同编注的《陕北民歌选》一书。随后,延安文艺工作者将《移民歌》整理、删修成为三段歌词,并改名为《东方红》。

1952年,陕西与绥德专区召开文艺创作者代表大会,李有源在会上作了“我是怎样编写《东方红》的”发言,随之成为新闻人物。自此,李有源取代了李增正,成为《东方红》的当然词作者。

为适应专业合唱队表演,先后有多位作曲家将其改编为合唱曲,现今通行的合唱曲《东方红》是由著名作曲家李涣之编写的。

关于歌曲(东方红)的由来

李有源(1903-1955)农民歌手。陕西葭州(今陕西佳县)人,出身贫农家庭无力读书。13岁时在外婆所住村庄的冬书房学过《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此后,利用去县城挑粪的机会,到县立高等小学听课,并主动给学校烧水、扫院、筛炉灰,取得旁听。演唱的民歌、唱秧歌,深得教师喜爱。壮年时因家中生活艰难,以放羊维持生计。直到家乡“闹红”,他和穷苦兄弟才真正翻身做了主人。因此,他打心眼里感激中国党,感激党的领袖。 1942年冬,采用陕北民歌“骑白马”曲调,唱出“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他为人民谋生存,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首歌曲《东方红》表达了全国人民对伟大领袖和中国党无比热爱的感情,唱出了他和穷苦兄弟们的心声。当时,他的侄子李增正移民延安,这支歌从佳县、米脂、绥德一直唱到延安。后来经过专业文艺工作者的加工,就成了唱遍全中国的《东方红》。1952年,李参加了陕西省文艺创作代表会议,获得了奖旗、奖章和奖金,被誉为“人民歌手”。1955年5月10日逝世。 东方红》这首歌的曲调原是晋西北民歌《芝麻油》:“芝麻油,白菜心,要吃豆角抽筋筋,三天不见想死个人,呼儿咳吆,哎呀我的三哥哥”。当时红军剧社有个老演员方宪章,曾在沿黄河两岸卖艺唱过。后在1938年,我国著名音乐家安波等人按这个小调,填上了新词。名曰《骑白马》:“骑白马,挎洋,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咳吆,打日本我顾不上...”。后来这首的民歌一直在陕甘宁边区流唱。 1944年,延安鲁艺秧歌队在绥德分区演出后,又拟写一部反映移民题材的大型秧歌剧《下南路》。这时,刘炽所在的全体工作人员王大化、张平、贺敬之、王岗等人到陕西榆林的佳县、吴堡一带慰问一旅的将士。途径乌龙铺(今佳县乌镇),住在骡马店里,得知有两个移民模范李有源、李增正叔侄二人也住在这里,便把他们请过来。坐在大炕上闲聊中,突然李有源说:“我们为宣传移民编了个歌”。一听有了新词,刘炽很快拿出纸笔,准备记歌、记谱。李家叔侄变扯开了嗓门就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他为人民谋生存,呼儿咳吆,他是人民大救星...”刘炽一听,这不是《芝麻油》的曲调吗?“山川秀、天地平,毛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三山低、五岳高,毛治国有功劳,边区办得呱呱叫,老百姓颂唐尧;边区红、边区红,边区地方没穷人,有了穷人就移民,挖断穷根翻了身...” 有一次,刘炽到葭县(今佳县)中学给学生合唱队辅导并唱“东方红,太阳升...”时,他们的音乐教师说,这首歌他们早就唱过了,共四段,县委宣传嫌重复,就去掉一段,成了三段。 1945年,延安组织了“挺进东北干部团”,鲁艺组织了一个文艺干部队为八中队。刘炽和公木(《中国人民进行曲》的作者)一块从延安出发,一路步行,横跨五省,在行军途中,大家反复唱《移民歌》,随编随唱,一直唱到了东北。同年11月,刘炽到沈阳组织演出,又请公木执笔,有刘炽、公木、王大化、高阳、田方、严文井等人你一句、我一句,新续三段新词。第一段把“谋生存”改为“谋幸福”。在1945年9月的行军途中,公木写过一首短诗《出发》37行。开头两句便是“党,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结尾两句是“哪里有了党,哪里人民得解放”。当时并未意识到它能成为《东方红》中的一段。最后大家添词新写了“毛,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领导我们向前进”。为了体现陕北地方民歌特色,有土味儿,把第三段写成:“党,象太阳,照到哪达儿哪达儿亮,哪达儿有了党,哪达儿人民得解放。”改写后,首场演出在沈阳。由刘炽指挥大合唱,博得全场热烈掌声。在1965年10月摄制的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时又将这首民歌搬上舞台,成为开幕曲,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成了一代伟人的颂歌。

歌曲东方红属于中国民歌吗?

《东方红》属于民歌,是当年陕甘宁边区新民歌的代表作。

是由李有源、公木词,李涣之编曲。

东方红这首歌最早是由哪个歌唱家演唱的。

歌曲简介

既然民歌是劳动人民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劳动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便可以利用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一切符合历史规律的思想感情。《东方红》正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用以表达对领袖、对中国党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创作的颂歌。多少年来,这一颂歌,随着全中国的解放,随着新中国的逐步繁荣、富强、随着人民对毛、党热爱程度的提高而愈加普及。

这首民歌原为陕北民歌《骑白马》。1943年冬,陕西葭县(今佳县)农民歌手李有源(1903-1955)依照《骑白马》的曲调编写成一首长达十余段歌词的民歌《移民歌》。《移民歌》既有叙事的成分,又有抒情的成分,表达在毛、党领导下的广大贫苦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欣悦心情。歌曲编成后由李有源的侄子、农民歌手李增正多次在民间和群众集会上演唱,很受人们欢迎。随后,延安文艺工作者将《移民歌》整理、删修成为三段歌词,并改名为《东方红》,1944年在《解放日报》上发表。

解放后,为适应专业合唱队表演,先后有多位作曲家将其改编为合唱曲,现在通行的合唱曲《东方红》是由著名作曲家李涣之编写的。

陕北民歌-东方红 (歌曲)的歌词和内容

《东方红》,著名红色歌曲,曲调源自陕北民歌,有人(此处有争议)根据当时陕北地区流行的一首情歌《白马调》创作了最初的《东方红》,后公木等人在其上进行修改,成为如今通行的三段歌词版。现在通行的合唱版是由著名作曲家李涣之编写。是一首歌颂中国,歌颂的颂歌。 1943年,延安文艺工作者(一说是作曲家刘炽)将其再次重新填词如下: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山川秀,天地平,毛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 三山低,五岳高,毛治国有功劳,边区办得呱呱叫,老百姓颂唐尧。 边区红,边区红,边区地方没穷人,有了穷人就移民,移民能够断穷根。

参考: zh. *** /zh-/%E6%9D%B1%E6%96%B9%E7%B4%85_(%E6%AD%8C%E6%9B%B2)

《走进新时代》《东方红》《春天的故事》分别创作的时代背景

1.《走进新时代》:1997年十五大前夕创作

 1997年6月15日,《香港早晨》组歌正式亮相,罗湖区决定用最后一首《中国有幸》献礼中国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这首歌送到央视后,有关领导、同志一起参与了修改创作,并改名为《走进新时代》。

2.《东方红》:抗日战争时期创作

《东方红》是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用以表达对领袖、对中国党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创作的颂歌。多少年来,这一颂歌,随着全中国的解放,随着新中国的逐步繁荣、富强、随着人民对毛、党热爱程度的提高而愈加普及。

3.《春天的故事》: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代表曲。

1993年3月7日,该曲歌词在《深圳特区报》发表。蒋开儒拿着报纸找作曲家王佑贵谱曲,王佑贵以歌词的语言格式很难用音乐来表达为由拒绝,但是蒋开儒没有放弃,他每隔一段时间,就给王佑贵送一次歌词。

扩展资料

《东方红》的曲调原为陕北民歌《骑白马》。1943年冬,陕西葭县(今佳县)农民歌手李有源依照《骑白马》的曲调编写成一首长达十余段歌词的民歌《移民歌》。

《移民歌》既有叙事的成分,又有抒情的成分,表达在毛、党领导下的广大贫苦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欣悦心情。

歌曲编成后由李有源的侄子、农民歌手李增正多次在民间和群众集会上演唱,很受人们欢迎。随后,延安文艺工作者将《移民歌》整理、删修成为三段歌词,并改名为《东方红》。

歌曲《东方红》的词曲作者简介。 谢谢!

歌曲《东方红》作词人为李有源、公木 、李涣之编曲

李有源,农民歌手。陕西葭州(今陕西佳县)人,出身贫农家庭无力读书。13岁时在外婆所住村庄的冬书房学过《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此后,利用去县城挑粪的机会,到县立高等小学听课,并主动给学校烧水、扫院、筛炉灰,取得旁听。演唱的民歌、唱秧歌,深得教师喜爱。1942年冬,采用陕北民歌“骑白马”曲调,唱出“东方红,1952年,李参加了陕西省文艺创作代表会议,获得了奖旗、奖章和奖金,被誉为“人民歌手”。

公木(1910年-1998年),原名张永年,又名张松甫、张松如,笔名有公木、木农等,河北省辛集市人,是中国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是《英雄赞歌》、《八路军进行曲》的歌词作者。《八路军进行曲》1965年改名为《中国人民进行曲》,1988年7月25日,被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军歌。

李焕之,作曲家。原籍福建晋江县。从小接触广东、福建的民间音乐,并在教会唱诗班习唱圣泳、习奏风琴。

扩展资料:

《东方红》简介

《东方红》的曲调原为陕北民歌《骑白马》。1943年冬,陕西葭县(今佳县)农民歌手李有源依照《骑白马》的曲调编写成一首长达十余段歌词的民歌《移民歌》。《移民歌》既有叙事的成分,又有抒情的成分,表达在毛、党领导下的广大贫苦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欣悦心情。

歌曲编成后由李有源的侄子、农民歌手李增正多次在民间和群众集会上演唱,很受人们欢迎。随后,延安文艺工作者将《移民歌》整理、删修成为三段歌词,并改名为《东方红》,1944年在《解放日报》上发表。解放后,为适应专业合唱队表演,先后有多位作曲家将其改编为合唱曲,现在通行的合唱曲《东方红》是由著名作曲家李涣之编写的。

《东方红》是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用以表达对领袖、对中国党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创作的颂歌。多少年来,这一颂歌,随着全中国的解放,随着新中国的逐步繁荣、富强、随着人民对毛、党热爱程度的提高而愈加普及。在中,《东方红》几乎人人会唱,成为“伟大领袖毛的庄严颂歌”,也成为实际上的代国歌,国歌只在迎接外宾时用。在重大会议、集会上,都是奏《东方红》。

1964年,由周恩来总理一手促成的,为庆祝建国15周年而举办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正是以此歌为开篇曲。如今,《东方红》已经成了全中国大半个世纪以来流传最广的歌曲,“东方红”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已经成了中国精神的另一种代称。 

《东方红》乐曲是怎样被传遍全中国的?

1966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定名为“东方红一号”,1967年初,有关方面确定“东方红一号”要播放《东方红》乐曲。1970年4月24日晚9时35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3分钟后,卫星从太空发回信号,而这信号就是人人皆知的《东方红》乐曲!乐曲清晰洪亮,通过广播传遍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