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知识 > 圣朱利安十字架

圣朱利安十字架

推荐人: 来源: 秒知社 阅读: 1.28W 次

圣朱利安十字架

圣朱利安十字架是一个具有宗教和历史意义的文物。它位于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市附近的一个小山丘上,是一座十字架和小教堂的组合。传说这座十字架来自公元9世纪,是一位聖保罗的信徒制作的,他在旅途中被当地的穆斯林杀害,但他的身体被放在这个地方后没有被发现,直到几个世纪后才被发现。在传说中,这个地方变成了一个奇迹之地,吸引了很多朝圣者前来。在中世纪时期,圣朱利安十字架成为了通往圣地亚哥的一个重要的朝圣路线,被认为是道路上最重要的一站。目前,圣朱利安十字架仍然吸引着大量的朝圣者和游客前来参观。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教堂顶上有这样的十字架嘛?

没见过,应该没有,十字架有以下种类,基本是全的:

天主教和教新教多用拉丁式的纵长十字架“十”。东正教则常用希腊式的正十字架“十”。早期徒使用的呈丁字形的十字架“┳”;圣安德烈十字架,形状如罗马数字“X”,是中世纪常用的十字架。还有耶路撒冷十字架,4个角又各有1个小十字架环绕正中的十字架,象征福音从耶路撒冷传向地球的四极;凯尔特式十字架,在十字架交叉处有象征永生的圆环“O”,常见于赞美诗的封面。除了以上这些常见的十字架外,还有不少其他样式的十字架,都各有其象征意义。例如百合花形十字架、花蕾形的十字架、复活节十字架等等。

1.拉丁十字架(Latin Cross)

十字架横向的部份稍短,直向的部份较长,如此所构成的十字架。

拉丁十字架是最常见的十字架,天主教和教新教多用拉丁式十字架,也是现在教会所使用的纵长十字架。耶稣就是在这种十字架上受难的。教堂中常见,里约热内卢山上的十字架也是这种。

下面是3种拉丁十字

Latin Cross Fleuree or Budded Cross (花蕾形十字架,十字端的三叶形代表了三位一体,即天主教的天主,即圣父、圣子、圣神(东正教和新教都称呼为圣灵)为同一体。

Latin Cross Clenchee

Latin Cross Fleuree

2.倒十字架(Modification of Latin Cross, Peter's Cross)

也称伯多禄十字,既将十字架倒放。倒十字架是象征着“神之堕落”的符号。

如果正十字架代表的是神,那么倒十字架就代表的是抵御和魔鬼。所以倒十字架也被认为是恶魔的代表。倒十字架是撒旦教教徒最热衷用的一个符号,它表明的含义是没有救恩。

当然关于倒十字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认为倒十字其实是表示对的虔诚。据说伯多禄在被处死时本应该用十字架,但是他认为不可以和耶稣用同样的方式被处死,他认为自己不配和圣人用同样的方法,所以他选择了倒十字。

自此,佩戴倒十字是对的无限虔诚。倒十字架的意思是最接近上帝的人,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而伯多禄与他在一起,便将自己钉到倒十字架上。(绝大多数时候倒十字架是和撒旦教关联在一起的)

3.T型十字架(Tau Cross)

又叫圣安东尼十字架。据说是因为圣安东尼被钉死在上面。T型十字架主要是用来处罚者,有的时候要倒过来,头冲下,脚朝天。

隐修士圣安东尼st.Anthony(约公元二五一至三五六年间的人),是隐修制度的创立者。在父母去世后,他将财产尽数分给穷人,自己隐居墓地,苦苦修行。他自己拟订了一些隐修纪律,从20岁起便禁欲修行。其时经历了魔鬼的种种,从未动摇过他的坚定信念。

4.希腊十字架(Greek Cross)

就是正十字架

复活节彩蛋上有一个希腊十字架,从它引发出许多切割问题,下面是其中的三个。

(1) 将十字架图形分成四块,用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2) 将十字架图形分成三块,用它们拼成一个菱形;

(3) 将十字架图形分成三块,用它们拼成一个矩形,要求其长是宽的两倍.

答案:

(1)有无限多种办法把一个希腊十字架分成四块。奇妙的是,任何两条切割直线,只要与图上的直线分别平行,也可取得同样的结果,分成的四块东西总是能拼出一个正方形。

5.马耳他十字架(Maltese Cross)

也称燕尾十字架。

6.凯尔特十字架(Celtic Cross)

它是北欧民族所崇的符号,特点是十字交口于圆圈。据说亚瑟王就使用过这种象徽。凯尔特十字架交叉处有象征永生的圆环“O”,在教的文化传统中,圆圈与十字架结合的图形代表天空与大地。

7.圣布利奇特十字架(St.bridget Cross)

拧着,像归去来。这款十字架就基本样式和拉丁十字架没什么区别,被分类出来,可能是就形状来说,虽与拉丁十字架无异,但终究是其变形。

8. 克拉达十字架(Claddagh Cross)

源自爱尔兰,特征是双手捧着一颗戴着皇冠的心,分别代表了爱情(心),友谊(双手)和忠诚(皇冠)。即:"With my hands I give you my heart, and crown it with my love."款十字架就基本样式和拉丁十字架没什么区别,被分类出来,可能是就形状来说,虽与拉丁十字架无异,但终究是其变形。

9.中世纪十字架(Medieval Cross)

属于拉丁十字架的一种类

10.洛林十字架(lorraine cross)

也称双十字架,有两条横杠.

洛林双十字是在普通的十字架上再加一横,有的是上边的长有的是下边的长. 洛林十字架象征着自由.著名的有双横杠的洛林十字架是由何内·安茹发明的,这成为自由法国永远的标志。(补充:因英法战争时,法国民族英雄圣女贞德曾使用该符号,后来即成为自由法兰西的象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成为法国抵抗运动的象征. 自由法国战士们的旗徽采用就是「洛林十字架」。

11. 圣安德鲁十字架(SaintAndrew Cross)

也叫斜十字架. 据说圣安德鲁被钉死在这种十字架上。(上图)圣安德鲁(SaintAndrew),英格兰人称其为圣乔治,苏格兰人则称其为圣安德鲁。他是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相传是被钉在X 形的十字架(也就是斜十字架)上而亡,后世就以他的名字来称呼X 形的十字架。每年的11 月30日为圣安德鲁节,Saint Andrew's Day 。

12. 君士坦丁十字(The Chiro Cross)

君士坦丁十字(The Chiro Cross),由希腊字母X和P组成,代表耶稣姓名的前两个字母,该十字符号曾被罗马国王君士坦丁用在军棋上。古时候,这个符号曾用来代表时间之神。

13. 科普特十字(Coptic Cross)

科普特十字 (Coptic Cross) ,源于古埃及的生命象征——T形十字章。圣马克将教传入埃及之后,早期的埃及徒开始使用这个符号,后来的埃及徒则该为使用另外一种符号。

14. 朱利安十字(Julian Cross)

朱利安十字(Julian Cross)游吟诗人的象征,由4只拉丁十字按对角连线组成,每一端代表世界的4个角落。因此,也被说成是传教士十字。

15. 卡马尔格十字(Camargue Cross)

卡马尔格十字(Camargue Cross)源自法国南部卡马尔格地区,也称锚十字,由于三部分组成:十字、锚、心,代表忠诚、希望和爱心。(寓意和克拉达十字是一样的)

15.受洗十字

古希腊十字的重复结构。受洗仪式多用于浸洗仪式上,8象征获得重生。同时也代表天主从进入巴勒斯坦到他被钉死后复活的8天时间。

天主教教堂顶用凯尔特十字架比较多,新教(即国内说的教)用普通的拉丁十字架比较多。东正教基本没有这样的尖顶钟楼。

中外探险家的故事

1994年5月,一艘名叫“黄蜂号”的美国核动力潜水艇在波罗的海执行巡逻任务时,突然发生了意外故障,失去控制的潜水艇急速下沉,艇内的23名船员被沉入海底43米处。

由于海水压力过大,他们根本就不能出去,即使能出去,强大的压力会把人压成肉饼。可是如果困守在艇内,用不了多久,人人都会因缺氧而死。

艇长米盖罗尼在启动通气盖时,被铁盖子猛地击中头部,立即倒在血泊中死去。在紧要关头时,失去了主帅,大家更是惊慌失措,乱成一团,感觉死神离他们越来越近了。

就在这关键时刻,忽然有人用高亢的嗓音说:“伙计们,大家不要乱,静下来动动脑筋,可能我们会在绝处逢生的!”

众人的眼光集中盯在这个说话人的身上,才发觉讲话者是炮手贝利,尽管他只有28岁,可是在艇内已经工作了8年,是个老练而出色的炮手,他的特点就是头脑灵敏,临危不乱。

“伙计们,我宣布,从现在开始,由我担任代理艇长大家都要听我的指挥!”

贝利的果断和冷静,使大家镇静了下来,大家不约而同地纷纷点头,表示愿意听从他的指挥。

大家一起开动脑筋,主意一个接着一个地提出来,但不是不切实际,就是不具备所需条件无法实现。

贝利也渐渐焦急起来,他心神不宁地在舱内来回徘徊,上牙咬着下唇,双眉紧锁着,眼光突然停留在一箱鱼雷。蓦地,他的脑海中闪过了一个念头:鱼雷可以从炮口发射出去,能不能把人当作鱼雷从炮口发射出去呢?

贝利把自己的设想说了出来,伙伴们听后顿时吓得目瞪口呆,人当作“海底肉弹”从炮口发射出去,这在人类海军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

贝利镇静地说:“人和鱼雷粗细差不多,所以肯定能从鱼雷发射管中发射出去,我可以把射程控制在43米左右,使人安全地到达海面。”

“可是这样做安全吗?”一位名叫杰森的船员胆战心惊地问。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贝利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过杰森,语气坚决地说,“关键就要看我们的毅力和勇气了!胆小的在后面,胆大的在先上!”

大家呆了几分钟后,不得不同意试试贝利的设想,因为舱内的氧气已用得差不多了,除了冒险执行这个方案外,没有别的选择了。

接着,贝利简单地把要求说了一遍:“把活人当作鱼雷发射,每个人在被发射前,必须排清肺部的所有空气,再屏气半分钟,否则,活人就会因肺部扩张而爆炸,就像海底的鱼不小心窜到海面上内脏爆炸一样。”

看到有些船员满脸惊恐的样子,贝利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用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去争取!开始准备,氧气已经不多了!”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潜水员罗伯逊。他在呼完肺部空气后,马上屏住了呼吸,不一会儿,他的脸开始变红,转而由红变白。他发现自己有点支持不住了,但他还是咬紧牙关屏住气。就在这一刹那间,贝利按动了鱼雷炮的开关,透过观察孔,贝利看到鱼雷炮的炮管以强大的气流排开了周围的一小片海水,紧接着,一个黑影从涂有塑料防水胶的发射管口冲出,一眨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罗伯逊被发射出去,不过是死是活谁也不知道。

接下来进行得很顺利,船员一个接一个地被鱼雷发射到海面上,连“胆小鬼”也被送了上去,最后只剩下贝利自己一人了。这时除了他自己外,潜艇内已别无他人,所以他只有靠自己来按动电钮了。

此时舱内的氧气已消耗殆尽,如果他不能在5分钟内把自己发射出去,那他就要留在海底做“烈士”了。他长长地做了个深呼吸,然后慢慢地往外排气。他竭尽全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当肺部的空气被他一点一滴地挤完后,他马上开始凝神屏息地启动了开关,迅速钻入了炮膛。

“轰”的一声,贝利只觉得自己的身子在向上猛飞,他的耳朵有点痛就像是飞机迅速拉升时的感觉那样,一刹那,他的耳朵听到了的水声,他睁开眼,发现自己已经在水面上,真是不可思议!

贝利看到水面上有好几个头在一上一下,他知道这是他的战友们,他高喊:“我也上来了!”……

希望的曙光

03教本(1)班温慧玉07号

文章主要讲的是美国核动力潜水艇“黄蜂号”在波罗的海发生意外故障,23名船员被困在海底43米处的潜水艇内,在面临死亡的危险关头,炮手贝利果断勇敢地利用发射鱼雷的原理,把人当作“海底肉弹”从炮口发射出去,最后使23名船员全部获救的故事。

在文章中作者运用了朴实,直白,简练地语言和大量的侧面描写,巧妙地进行鲜明地对比把主人公写得真实,自然,朴实,使主人公的形象跃然于纸上。作者并没有极力地去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和华丽地词藻来给读者树立主人公高大地形象。简单的语言描写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被困艇内又失去了主帅时,大家的惊慌失措,乱成一团和贝利的果断和冷静,这种鲜明地对比我们看到了主人公的临危不乱。更有胜者是他的胆识过人,“他的脑海中闪过了一个念头:鱼雷可以从炮口发射出去,能不能把人当作鱼雷从炮口发射出去呢?”这在人类海军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这不仅令遇难的伙伴们吓得目瞪口呆,而且“人和鱼雷粗细差不多,所以肯定能从鱼雷发射管中发射出去”这样的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精神,就连我们深感佩服。“胆小鬼”的种种惊恐、质疑、怯懦和贝利的坚持,他可是冒着把把23名船员送上天国的危险来做的。在语言方面作者用的是简短用力的话,三言两语就把主人公的形象刻画出来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用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去争取!开始准备,氧气已经不多了!”

当我们经历了太多艰辛后,我们被城市的繁杂所蒙蔽了,我们疲惫了,慢慢地我们徘徊了,畏缩了,悲观了,停止了脚步。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我们失去了勇气,我们就束手无策了。我们应停下脚步来洗涤自己的心灵,应看到希望曙光,但是,人间是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在成长的路上即使我们什么都没有,也不要轻易地低头,即使我们什么都没有,也不要有放弃的念头,不管路要怎么走,无论希望是多么的渺茫,我们也不要轻易地放弃希望,应该勇敢地坚强地走下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去,因为我们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

1911年12月14日,挪威人罗尔德-亚孟森征服了南极,从而两极的探索活动开始了一个伟大的纪元。一个月之后,他的英国对手,罗伯特-斯科特也在一个月后到达南极点。然而不幸的是,在回程的路上,斯科特和他同行的四人全部因为饥饿和严寒而牺牲,当时,他们离下一个供给站仅仅几英里的距离。

从此,斯科特成了一个传奇,一个英国人心目中的英雄象征;而真正的胜利者,亚孟森却为人们轻蔑、不屑。同样的经历,却带来如此强烈的反差。或许,这个现实的故事也暗合了大多数故事中英雄必死的结局规律。

在下文中,挪威占星学家拉斯-维丁将就他们的出生盘对这两个传奇人物的生活、性格和成就加以分析和阐述。

斯科特的故事

1912年1月17日,斯科特和同行的四人悲伤而沮丧地站在南极上。他们已经在极度恶劣的气候环境下行走了80天,只为了寻找亚孟森在一个月之前留下的帐篷。里面有一封致给挪威国王的信笺,而斯科特曾经答应了亚孟森一定将信件带回。后人提起这段故事的时候,都说,这封信将斯科特从一个南极考察者变成了一个小小的信童。

斯科特一行五人起先准备了不少犬只和马匹,但由于无人精通狗拉雪橇,而马匹也很快在厚而冰冷死去,大多数的路程里,他们只能自己拖着沉重的雪橇前行。到了三月中旬,当他们支起第六个,也是最后一个帐篷的时候,人数已经减少到了三人。曾经同行的体力最好的埃文斯因为营养不良和体力不支最先告别了队友。而后,奥茨两脚的冻伤继续恶化,疼痛难忍使得他行进的速度越来越慢,他不想让自己拖累了队友,于是一天,他挣扎起身,拉开了帐篷,回身望了望同伴,说:“我出去一下,一会儿就回来。”从此便消失在茫茫暴风雪之中,后人也再也没有找到他的遗体。

然而,严重的体力不支和极度恶劣的天气还是夺走了剩下三人的生命。在临终的时日里,斯科特一直坚持写信和记日记。此刻,他已经远离了那些有关荣誉和成功的渴望,而成为这个探险队的领袖。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在他的信件中,他始终没有悲观,而是记录着关于英勇、信念和壮烈的一切品质。

半年以后,人们找到了这个帐篷,发现了斯科特等三人的尸体还安详地躺在各自的睡袋里。后来,人们用滑雪橇制成了十字架立在了他们的墓前。

探险家的故事200字

刘雨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探险家。

1984年5月,他开始徒步万里长城。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跋涉完成壮举,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徒步万里长城的人。之后,他又徒步丝绸之路、黄土高原、新疆罗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昆仑雪山,考察神农架野人、喜马拉雅雪人、绒布冰川,沿喜马拉雅和雅鲁藏布江旅行,试登珠穆朗玛,三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等中国五大沙漠。至今他已经完成四十三个考察旅行探险项目。足迹遍及祖国的山山水水,港台及世界数百家报刊、杂志、电视台报道了他探险事迹,人称他为“二十世纪世界罕见的旅行家、探险家”。

邓廷良

男,藏族,青海果洛人,1943年生于重庆,著名历史学家、人文学家、探险家。四川省科学探险协会副,协会创始人之一。中科院研究员,主要致力于人类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宗教与历史方面的考察与研究。著作等身。

邓廷良教授为研究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各部族的历史与文化,自六十年代起,每年都有不少时间只身耗在雪山草地之间,在旷野、丛林、河谷、山麓拜访犷悍或和蔼的部族居民。他先后在民族地区度过了十几个春节,有时甚至整年不归,人称“牦牛”教授。他还是我国徒步全程考察西南丝绸之路的第一人。是研究“南丝路”、“茶马古道”、“蒙军入滇”、“横断山民族走廊”、“华夏文明起源”等领域的权威。

邓廷良教授诗、书、画、散文具佳,且有着康巴汉子特有的豪爽、率真、与刚毅,极富人格魅力。他的“关注地球,关注生命”的人文关怀思想影响甚广。三十年来,他用坚实的双脚不断书写、记录着人类发展艰辛历程的史书,他告诉我们在现代都市以外,人原来可以与自然和谐地共生,质朴简单的生活也展现着五彩缤纷的人生。作为现代中国探险家的典范,邓廷良教授主持策划了协会的“西南丝绸之路电视片拍摄”,“炎黄子孙大型系列画册”、“黑竹沟科学探险”等多项主题活动。如今,年过六旬的他依然活跃在协会活动的最前沿。

邓廷良先生除了探险外,剩余的时间大部分都在高校里任教。作为历史学、民俗学的资深专家,同时作为有深厚艺术造诣的书法家、雕塑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重庆美院、四川音乐学院等多所大学被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其渊博的知识,认真、翔实的考察经历,幽默的谈吐,经常赢得学生的满堂喝彩。

余纯顺

有“中国的托马斯”、“当代徐霞客”之称的余纯顺是一位罕见的传奇人物。他自1988年7月l日起开始“孤身徒步走访全中国”,至1996年6月像“倒下的铜像”在罗布泊遇难。8年间克服千难万险,风餐露宿,跋山涉水,走访了33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点,完成了59个探险项目,总行程已达8.4万华里(接近了阿根廷人托马斯的9万余华里世界纪录),其中尤以他前后用一年半时间,冒着泥石流、雪崩、高原反应等不断穿越海拔五千米左右的“生命禁区”,创下人类史上第一个孤身徒步考察“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纪录而震惊海内外。

李乐诗

李乐诗是第一位提出"白色力量"的人。所谓"白色力量"指南极与北极。李乐诗3次去过北极,第三次,李乐诗才如愿以偿到达北极点,将五星红旗插在地球的最北端。1987年,李乐诗登上世界最高极的喜马拉雅山。从那以后,李乐诗的生活开始了大的转折。她的生活重心已由旅游摄影转到地球生态环境的科考上来

金飞豹、金飞彪兄弟

金飞豹

生于1963年11月23日

1982年首次攀登昆明最高峰禄劝县内的轿子雪山并登顶(海拔4217米)

1985年攀登大理苍山的马龙峰并登顶(海拔4130米)

1987年攀登滇中最高雪岭及马鬃岭(海拔4360米)

1990年横渡滇池(约9公里)

1998年攀登昆明碧罗雪山并登顶,同年攀登昆明老挝山

1999年攀登四川眠山主峰雪宝顶并登顶(海拔5600米)

2003年攀登昆明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

2004年七月攀登新疆慕士塔格峰(7546米)

2005年9月攀登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8201米 )

金飞彪

生于1960年10月18日

1980年春季独自徒步探访珠江源头

1982年首次攀登昆明最高峰禄劝县内的轿子雪山并登顶(海拔4217米)

1984年骑自行车环游贵州省

1985年攀登大理苍山的马龙峰并登顶(海拔4130米)

1986年攀登玉龙雪山(丽江境内峰)海拔4900米

1987年攀登滇中最高雪岭及马鬃岭(4360米)

1990年横渡滇池(约9公里)

1995年首登云南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

1996年参加梅里雪山中日联合登山队(未登顶)

1998年攀登云南碧罗雪山并登顶,同年攀登云南老挝山

1999年攀登四川眠山主峰雪宝顶并登顶(海拔5600米)

2000年穿越唝嘎山脉

2001年 5 月组织并参加云南曲靖大天坑的探洞

12月第八次攀登玉龙雪山,到达海拔5200米

2002年 5 月攀登四川西岭主峰大雪塘

2003年 3月参加贵州盘县洞穴考察考察

5月攀登念青唐古拉山到达海拔6000米

2004年七月攀登新疆慕士塔格峰(7546m)

黄效文

2002年,被《时代杂志》选为「二十五位亚洲英雄」之一,并被誉为「中国成就最高的在世探险家」,专门从事中国偏远地区之探险、研究、保护及教育工作,为保护中国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奋斗了20年 。

他曾先后六次为《国家地理杂志》率领大型之探险旅程,其中一次更发现长江的新源头。本书为黄效文最重要代表作之一,是他花费十几年时间对中国黑颈鹤的观察与研究。

廖佳

旅行作家,汽车旅行探险家。 廖佳从1996年开始自驾车旅行,至今已驾车走遍中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行程18万公里。 ·2001年7月到12月,廖佳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单人、单车环绕欧亚的旅行。

古代旅行家--徐霞客

徐宏祖生于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他一生钟情于神州山水。在"学而优则仕"的旧封建时代,他克服难以想像的困难,从二十二岁开始,周游全国,探析大自然的奥秘。远足34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考察并记载了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 19多个省市的山川地形,呕心沥血凝成《徐霞客游记》。他因此被誉为"千古奇人"。

马中欣

祖籍浙江东阳,生于兰州,长于台湾。作过工程师、当过珠宝商、环游世界20载,著有三本著作有《天涯历险》、《三毛》、《冰裸南极》马中欣走过127个国家和地区。最为人争议的是他的撒哈拉之旅。他沿著作家三毛的足迹一路寻访,发现三毛在当地人眼里是个怪异的老,其笔下的至亲爱人荷西根本是子虚乌有。马中欣的一系列关于三毛真面目的文章刊载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骂他哗众取宠,有人则对他大加激赏。

傅庆胜

傅庆胜在6年多时间里,风餐露宿,历尽艰辛,走遍了30个省、市、自治区,行程相当於绕地球一圈半。先后访问了41个少数民族的500多个村寨、800多个风景名胜和建设工程;结识了几百位当今名人;拍摄了8000多张少数民族的风情照片;写下了100多万字的游记,湖北人民出版社已将他的游记编辑出版,定名为《中华十万里记游》。 另外,他还有《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傅庆胜历险记》的两部文字著作及一本《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的摄影集需在世界内寻找出版商合作出版。

步雨青

步雨青走长江从上海开始逆流而上 ,现已走过8个省到达。1998年春季开始长江上游万里冲刺 。她将面临青藏高原的沼泽雪山、野兽出没、气候无常,还有通天河800里无人区、沱沱河400里无人区,最后到达6720米海拔的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她的丈夫贾千里一直陪同她。电视台、云南省电视台、昆明市电视台已作了7集专题报道。

魏顺德

他的《西部野生动物世界》专题电视片已正在拍摄完成,引起媒体极大的关注。采风团踏上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一道道大沙梁子又唤起了魏顺德老师的兴趣。丰田面包车刚一停下,他提着三角架和两部相机就跳下了车,健步如飞,转瞬之间,他已爬上大沙梁子支起了三角架,让我们汗颜,一个66岁的老人

刘立

男,四川省科学探险协会秘书长,中科院成都分院高级工程师。中科院成都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主任,中科院成都分院外事办主任。

刘立多次组织参加西部地质、地貌、植物、植被等科学考察和科学探险活动。主 要从事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景观资源开发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及文章。

刘立豁达乐观,爽朗的笑声极富感染力,作为我们国家极难寻觅的跨学科复合型 科考专家,极少有人象他那样对西部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有着如此全面的了解,他在青藏高原从事科考探险活动近20年,作风胆大心细,冷静沉稳,临危不乱,他率领的队伍总能既完成任务又毫发无损、全身而退,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高原之狐”。

玄奘

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的和尚。他从中国出发,旅途历时16年,行程达6·4万千米,途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北方等地。他的旅行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皇帝尚不允许中国人跨出国门到外界去旅行。

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险。危险来自恶劣的天气和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时,差点被箭射死。后来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国被投入狱中。为了逃命,他几乎冻死。

麦哲伦环球的故事

麦哲伦1480年生于葡萄牙北部的一个破落的骑士家庭。10岁左右进入王宫服役,充当王后的侍从。16岁时进入葡萄牙国家航海事务厅,因而熟悉了航海事务的各项工作。

那时哥伦布已经发现了美洲新,达?伽马也从印度返航并带回了巨大的东方财富。怀着对东方财富和远洋探险的向往,麦哲伦1505年参加了海外远征队,从此开始了远洋探航的生涯。在这次远征印度、马六甲、马来群岛的过程中,为了与阿拉伯人争夺贸易地盘、取得亚洲南部海洋的霸权,远征队与阿拉伯商人和沿途的居民打过几仗,麦哲伦因而也三度负伤。

麦哲伦伤愈后,在返回葡萄牙的途中船只触礁。在大家心灰意冷之际,麦哲伦挺身而出,带领幸存的海员克服重重的困难,直到得到援救。由于这次事件,麦哲伦被提升为船长,被留在了印度。此后,麦哲伦在印度和东南亚一带参加了殖民战争,并在这一带进行了探索和游历

他从实地了解到在东南亚群岛的东面是一片汪洋大海。他坚信地球是圆形的,并猜测在这片大海的东面,肯定是哥伦布发现的美洲。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次环球探航。1513年麦哲伦回到葡萄牙。他一再请求国王允许他组织船队进行环球探险,然而国王却不理睬他,绝望的麦哲伦只好在1517年离开祖国,投奔西班牙塞维利亚城的要塞司令。要塞司令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和魄力,不仅把女儿嫁给他,还向西班牙国王举荐了他。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计划得到西班牙国王的批准,与他签署了远洋探航协定。

按照协定,麦哲伦被任命为探险队的首领,所率船队的船只由国家提供,航海费用由国家负担。探险过程发现的任何土地,全部归国王所有,麦哲伦充任总督,新发现的土地的全部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归麦哲伦所有。为了监督麦哲伦,国王又派了皇室成员作为船队的副手。

1519年9月,麦哲伦率领一支由200多人、5艘船只组成的浩浩荡荡的船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城的港口出发,开始了环球远洋探航。

经过两个多月的海洋飘泊船队,越过大西洋来到巴西海岸。船队沿海岸向南继续航行,在第二年一月来到了一个宽阔的大海湾。

“海峡找到了!”“海峡找到了!”

海员们高兴地欢呼起来,以为已到达了美洲的南端,可以进入新的大洋了。然而随着船队在海湾中的前进,发现海水变成了淡水,原来此处只是一个宽广的河口,这就是今天乌拉圭的拉普拉塔河的出口处。

船队继续向南前进。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刚好相反,三月的南美洲已临近冬季,风雪交加,航行极其困难。月底,航队来到圣胡利安港,并在这里抛锚过冬。

由于几次探索海峡的失败,大多数海员都感到灰心丧气,有三个船长也借机反对麦哲伦。麦哲伦设下计谋平定了这次叛乱,避免了探航半途而废的结局。

经过近5个月的休整,到了8月,又到了这个地区春暖花开的季节,麦哲伦又率领船队出发了。由于有一艘船在5月份的探航中沉没,此时只剩下4条船了。

两个月后,船队在南纬52度处又发现了个海口。这个海峡弯弯曲曲,忽窄忽宽,港汊交错,波涛汹涌。麦哲伦派出一艘船去探航,然而这艘船却调转船头逃回了西班牙。麦哲伦只好率领着剩下的3条船象钻迷宫似的在海峡中摸索着前进。麦哲伦以坚强的意志率领船队前进。在这个海峡迂回航行1个月后,他们终于走出海峡西口,见到了浩瀚的大海。向来以沉着、坚定著称的麦哲伦激动地掉下了眼泪。

为了纪念麦哲伦这次探航的功债,后人把这条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如果你打开世界地图,就可以在南美洲的南端,南纬52度的地方找到它。

船队在这片大洋中航行了3个多月,海面一直风平浪静。因此,他们就为它取了个名字叫“太平洋”。

1521年3月初,在水尽粮绝、人人疲乏虚弱之际,航队来到了富饶的马里亚那群岛,受到当地居民的热情款待。3月底船队来到了菲律宾群岛。当麦哲伦原来从马六甲带走的仆人亨利用马来语与当地土人对上话时,麦哲伦是多么激动啊!他的环球航行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他从西方向西航行终于到达了东方,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球的的确确是圆形的。

为了征服这块盛产香料的富饶土地,这个坚韧果敢却满怀野心的麦哲伦,企图利用当地部族间的矛盾来达到他的目的,然而在一次与当地部族的冲突中,麦哲伦被杀害了。最后,麦哲伦的助手烧掉一条破烂不堪的船,带领仅存的两条船载满香料越过马六甲海峡,经印度洋、过好望角,辗转一年多,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了西班牙。这时,整个船队仅剩下一条船与18名船员了。

从1519年9月到1922年9月,麦哲伦和他的船员们,花了整整3年的时间,终于完类的第一次环球一周的航行。麦哲伦虽然死去了,但是他对后世航海和科学事业所做的贡献,却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忘记的。

纪念一战结束100周年的35个地方

从1914年到1918年,西方富强的国家和帝国不得不统治全球,他们在一场空前的毁灭中毁灭了自己。帝国覆灭,数百万人死亡,世界永远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寻求适当形式的公开哀悼和悼念,以悼念和悼念死者。在盟国和敌人中,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永远不要再发生这样的战争了,“任何事都不要战争!什么都可以!法国小说家、和平主义者罗杰·马丁·杜加德(Roger Martin Gard)在1936年写道:“……没有审判,没有奴役就不能被削减为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确定的视觉历史”

“这个故事是在DK出版公司的许可下改编和转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确定的视觉历史”“的。文字版权©Dorling Kindersley有限公司。

今天购买“KDSP”,在所有巴丹特国家都可以找到一战纪念馆、纪念碑和博物馆。从爱尔兰的玫瑰园到在主要战场上或附近修建的巨大的战争墓地,这些遗址确保了对战争的记忆和那些失去生命的人的牺牲永不褪色。 澳大利亚澳新军团纪念馆,如在“反射湖”对面看到的那样,晚上(列奥尼德·安德罗诺夫/伊斯托克)

位于悉尼海德公园,这是新南威尔士州主要的战争纪念碑。由C.Bruce Dellit以装饰艺术风格设计,由花岗岩制成,雕像和浅浮雕由艺术家Raynor Hoff创作。建筑物外面的扶壁上各有一个哀伤的人像,而bas浮雕则描绘了澳大利亚在加利波利和西线的战役场景。纪念日星期日(11月11日)和澳新军团纪念日(4月25日)在纪念馆举行仪式。

悉尼海德公园

堪培拉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ijeweb/iStock)

澳大利亚战争死难者国家纪念碑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造的,尽管它是为了纪念在所有冲突中丧生的澳大利亚军人。纪念馆的主要部分是纪念区(包括纪念馆)、澳新 *** 和雕塑花园。在主楼一楼的博物馆里,新增加的高科技展览空间“澳新航空展厅”包括一个永久性的展览,讲述了一战中的空中蝙蝠的故事,其中包括五架来自战争的原始飞机,纪念品,个人遗嘱和一个声音和灯光表演。

纪念公园,堪培拉

纪念罂粟种植在纪念神龛前,作为纪念日(Kokkai Ng/iStock)

的一部分,为纪念1914-18年维多利亚战争死难者而建,这是澳大利亚最伟大的纪念馆之一。受土耳其哈利卡纳苏斯卡里亚国王陵墓的启发,圣殿于1934年11月落成。圣所内有一块纪念石,上面刻着“大爱无主”的字样,其设计使每年11月11日上午11点举行的“爱”一词上都有一缕阳光(或人造光)。每年都有120多个仪式在圣殿举行。

墨尔本圣基尔达路

比利时弗兰德斯菲尔德美国公墓和纪念弗兰德斯菲尔德美国公墓和纪念馆(哈瓦那1234/伊斯托克)

是比利时唯一的美国战斗纪念碑委员会公墓,这是为了纪念美国对西线战争的贡献。它比比利时的大多数战争墓地都要小,也更私密,由368个墓穴组成,墓碑围绕着一个礼拜堂布置。埋葬在这里的许多伤亡者来自1918年10月和11月在这一地区的战斗中丧生的美国第91师。这座小教堂的墙上有43个失踪者的名字,玫瑰图案是士兵的名字,他们的遗骸后来被找到并确认身份。瓦雷根东南部的

,沿着里尔根特公路E-17

在F兰德斯菲尔德博物馆弗兰德斯菲尔德博物馆(史蒂夫泰勒通过Flickr)

布大厅在市场广场的中心,伊佩尔(Ypres),三场战争的最重要的战斗,已成为一个一战文物和文件的主要收藏博物馆。展览和互动式视听展示涵盖了1914年入侵比利时和战争最初几个月的情况,特别强调了伊普尔周围的战争以及战争对该镇的影响。文献中心包括大量原始战壕地图、摄影图书馆、明信片收藏和当代报纸报道。

游客还可以爬上钟楼,俯瞰城镇和周围战场的遗址。进入中心是免费的,尽管有些收藏品只能通过预约查看。

Lakenhallen Grote Markt 34,Ieper

Langemark德语战争公墓Langemark德语战争公墓(vau902/iStock)

德国战争公墓官方委员会网站,Langemark公墓包含40多个,从1915年到1930年,共发现了1000个士兵的墓葬。1930年,这座墓园被正式命名为123号德事墓园,两年后正式落成。埋葬在墓地里的士兵中有24917人躺在乱葬坑里。德国学生纪念馆附件列出了1914年兰格马克战役(第一次伊普尔战役的一部分)中3000名遇难学生的名单。在德国被称为Kindermord(儿童),第一批YPRE包括许多年轻的德国志愿者,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接受了两个月的军事训练。公墓里矗立着埃米尔·克里格的悼念士兵雕塑。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小土丘上的玄武岩熔岩十字架,标志着三个原始战场掩体之一。

位于Langemark村北部,距离Ieper

梅宁门梅宁门(lucentius/iStock)东北6公里(4英里)

是西线游客最多的景点之一,伊普尔的梅宁门纪念馆由雷金纳德·布洛姆菲尔德设计,1927年揭幕。这标志着大多数英国士兵从该镇出发,前往伊普尔凸台的战场。纪念堂的墙壁上刻着1917年8月16日前在伊普尔突出部阵亡的54896名英联邦士兵的名字。每天晚上8点,交通停止,最后一根柱子在纪念碑的拱门下播放。

Meensestratat,Ieper

Messines Battlefield和Memorials Messines Battlefield和Memorials(维基媒体公域)

环绕Wystchaete村,St Eloi,Peckham Farm,St Yvon,克鲁斯特拉特和斯潘布罗克莫林火山口证实了在梅西内斯德国战壕下引爆的19枚巨大地雷。村里的一个信息板给火山口指路,在距离主广场不远的Wytschaete军事公墓里有1000多个墓穴。斯潘布罗克莫林附近的一个较小的公墓,孤树公墓,有88个墓穴,主要是来自爱尔兰皇家步队的士兵。

阵亡将士纪念馆包括一个在Wytschaete和梅西内斯之间的N365号伦敦苏格兰军团,标志着他们第一次行动的地点。在梅森(Messines)本身,这是在战斗中被完全摧毁,有新西兰纪念公园和梅西恩岭军事公墓。据说阿道夫·希特勒是在1914年在梅森教堂(重建)接受蝙蝠伤治疗的。在梅森的南部是现代爱尔兰岛和平公园,于1998年开放,为了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爱尔兰士兵,

在梅森周围(梅西内斯)

帕斯琴代尔战场帕斯琴代尔新英国公墓(迈克尔·戴通过Flickr)

很少有战场地区比帕斯琴代尔更能唤起Ypres的悲剧,帕斯琴代尔周围的现代村庄。该地区到处都是个人战斗和团的纪念馆,包括85号(新斯科舍高地人)克雷斯特农场的加拿大纪念馆)营纪念馆、法国士兵纪念馆和英国第七师纪念馆,均位于Denseseinde。

墓地包括Passchendaele新不列颠公墓,其中包括2101个不列颠和英联邦公墓,以及Passendale西南部广阔的Tyne Cot公墓。在宗贝克,1917年帕森代尔纪念馆收藏了大量的军事文物。

在宗内贝克和帕森代尔附近的不同地点

皇家武装部队和军事历史博物馆皇家武装部队和军事历史博物馆(Wikimedia Commons)

这个博物馆收藏了有关整个比利时的军事历史,不仅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它还包括一个永久性的1914-18年展览一战文物,文件和纪念品的大量收藏。展品包括fi车、火炮、、装甲车,甚至一辆福克三车道。

Jubelpark 3,1000布鲁塞尔

圣朱利安纪念馆

这座花岗岩纪念馆由英加建筑师弗雷德里克·查普曼·克莱梅沙设计,高11米(36英尺)。它被称为沉思的士兵,其特点是在其首脑加拿大步兵的头和肩膀,他的头鞠躬哀悼。纪念馆还记得在第二次伊普尔战役中,加拿大军队在圣朱利安附近阵亡。许多死者是在西线第一次使用毒气(氯气)致死的,正如纪念碑文所证明的:“这一纵队标志着英国左翼的18000名加拿大人在1915年4月22日至24日经受了德国第一次毒气袭击的战场。2000年倒下,这里被掩埋。

位于伊珀尔东北7公里(4.3英里)处,从N313出发,向鲁勒

保护区木材墓地和博物馆山62号山62号保护区木材博物馆方向,1914年保存的壕沟系统(迈克尔·戴通过Flickr)

,圣所树林是英国和英联邦军队与前线之间的防护屏障。然而,在1915年至1916年间,这里也陷入了激烈的战斗之中,主要是加拿大和德队之间的战斗。

当时在该地区建立了三个盟军公墓。其中一具遗骸为现在的墓地奠定了基础,由埃德温·卢特延爵士在战后设计。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墓地从更广阔的西线扩建。如今,这里有1989座墓葬(分布在5块地上),其中只有637座被确定为

,在离墓地不远的地方,是一家私营机构,保护区木材博物馆山62号。博物馆外可以看到一系列广泛保存的壕沟线,全部开放供人穿行。森林保护区的另一个特色是位于62号山的加拿大纪念碑,纪念1916年6月在夺回62号山的徒劳战斗中牺牲的数千名加拿大人。

位于伊珀镇以东5公里(3英里)处,在N8“KDSPE”圣乔治纪念教堂(维基媒体公会)“KDSPs”陆军元帅,普拉默,英国陆军第二军在佛兰德战争期间,奠定了圣乔治教堂在Ieper 1927的基石。这座建筑两年后开始服役,至今仍是一个活跃的礼拜场所。虽然这座教堂主要是为了纪念英军和英联邦的伊普尔之死——它的彩色玻璃、墙饰板、横幅和下跪者反映了英军的各个兵团——但它现在是纪念所有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佛兰德斯战役中牺牲的人的教堂托特公墓泰恩托特公墓(哈瓦那1234/iStock)

是世界上最大的英国战争公墓,泰恩托 *** 有11953座墓葬,大部分是英军和英联邦军队,也包括四名德国士兵。埋葬在这里的大多数人是在1917年的第三次伊普尔战役中被杀的。泰恩·科特这个名字被认为起源于英国。根据当地的一个故事,诺森伯兰德福西耶认为这里山脊上的谷仓看起来像是他们在泰恩河上的小屋,就在英国的家里。墓地的标志性建筑包括祭奠纪念碑十字和失踪者的弧形纪念碑,上面列出了35000名士兵的名字,这些士兵没有任何已知的坟墓。帕森代尔西南的

在东经宗内贝克

弗拉兹洛德国战争公墓弗拉兹洛德国战争公墓后,在N332上签名,悲伤的父母(Wikimedia Commons)

这个德国公墓是25644名士兵的埋葬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20世纪50年代从其他地方迁到这里(该地点从1914年起用作蝙蝠公墓)。虽然有些墓碑可以追溯到战争时期,但大多数都是在战争之后刻的。每一块平坦的花岗岩板上都有20个名字,上面写着名字、等级和死亡日期。悲伤的父母,一对德国雕塑家KäThe Kollwitz制作的雕像矗立在墓地里。1914年10月,科尔维茨的儿子在伊佩尔第一次去世。弗拉兹洛东北方向3公里(1.8英里)处的

从第363号公路上的比尔斯特

Ypres突出战场战斗仍在伊佩尔突出战场(安德鲁纳什通过Flickr)

后,在伊佩尔突出周围的地区,以现代城镇伊佩尔为中心,是战场游客最常光顾的目的地。镇内有梅宁门和圣乔治纪念教堂,这两座教堂都是为了纪念那些在伊普尔附近失踪的人,还有佛兰德斯菲尔德博物馆。城外还有许多其他名胜,包括140多个军事墓地和军事墓地。仅英国的墓地就有4万个身份不明的坟墓。公墓由英国、比利时、法国和意大利的战争墓穴任务管理。

在伊佩尔周围的一些有趣的博物馆中,有圣殿木博物馆山62号、霍奇火山口博物馆、帕斯琴代尔纪念博物馆(位于宗内贝克)和梅西内斯历史博物馆(梅森)。波佩林奇位于伊佩尔以西13公里(8英里)处,是英队前往前线的中心。镇上的塔尔博特之家博物馆是英队的俱乐部。它是由军队牧师菲利普·克莱顿开设的,作为镇上那些比较放荡的地方的另一个休闲场所,向所有阶层开放。休假的警官们也可以在这里过夜,然后再赶火车回英国。

Neuville St Vaast出口,从A26高速公路,跟随D49

法国杜奥蒙特骨库和凡尔登纪念杜奥蒙特骨库和凡尔登纪念馆(九个喇嘛庙通过Flickr)“KDSP”这可以说是西线最强大的纪念馆之一。1920年开始修建一个临时骨灰库,用来存放死者的尸骨,为散布在凡尔登战场上的数十万具尸骨提供避难所。1920年开始建造一个永久性的骨灰库,1927年从战场转移到这里。骨灰龛里有13万名身份不明的士兵的尸骨,根据他们被发现的凡尔登战场的面积来安排。

Douaumont

匜taples军事公墓匜taples军事公墓(Wikimedia Commons)

匜taples周围的许多英营和医院意味着该地区需要一个大型的英国和英联邦公墓。从1915年5月开始使用,它包含了10733个一战时期的墓葬,其中包括35个无名士兵的墓葬,以及二战期间的墓葬。博洛涅和埃塔普勒之间的

弗里考特德国战争公墓弗里考特德国战争公墓(Wikimedia Commons)

虽然不是索姆地区最大的德国战争公墓-韦尔曼德维尔有26000个墓葬-弗里考特有17027名德国士兵,约10名,其中有1000人在1916年的索姆战役中阵亡(葬礼的日期是从1914年到1918年)。只有5057个墓穴有单独的坟墓;另外11970个墓穴包含在四个乱葬坑中。

在弗里科特附近,Somme

Meuse Argonne American公墓和Memorial Meuse Argonne A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9年第三次阿富汗战争中牺牲的印度士兵。这座拱门原名全印度战争纪念馆,高42米(137英尺),上面刻着7万多人的名字。拱门下面是阿马尔·贾万·乔提(不朽战士的火焰)和无名战士的坟墓。纪念碑周围有四个不断点燃的火把。

位于德里Rajpath

爱尔兰国家战争纪念园爱尔兰国家战争纪念园(Wikimedia Commons)

是为纪念一战中牺牲的49400名爱尔兰士兵而建的,这些花园是由埃德温·卢特延斯爵士在20世纪30年代设计的,占地8公顷(20英亩),包括一个下沉的玫瑰园和两个书房,里面有列出死者姓名的荣誉卷。这里还有金奇十字勋章,一座由爱尔兰第16师士兵建造的木制纪念碑,最初建于索姆战场。在花园北端的利菲河畔的圆顶神庙的地板上刻着鲁珀特·布鲁克的《战争十四行诗2:安全》的节选,

岛桥,都柏林

以色列拉姆莱赫CWGC公墓拉姆莱赫CWGC公墓(新西兰档案馆通过Flickr跟进)“KDSP”于1917年12月建立,为该地区建立的野战医院服务,拉姆莱赫(现拉姆拉)的公墓后来被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其他公墓移到这里的坟墓所扩充。1917年11月起,拉姆勒被澳大利亚第一轻马旅占领。该公墓包括一战时期的3300座英联邦墓葬,加上二战时期的近1200座墓葬以及其他一些非英联邦和非蝙蝠人员的墓葬。另外还有一座英联邦、德国和土耳其军人纪念碑,埋葬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其他地方,墓地已不再维修。纪念馆建于1961年,

附近的拉姆拉

意大利萨卡里奥米利迪雷迪普利亚萨卡里奥米利迪雷迪普利亚(Hect/iStock)

建于墨索里尼统治下,1938年开放,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军事圣地,位于蒙特塞布西山坡上,在伊索前线的东端。它保存着超过10万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意大利士兵的遗骸——光是通往圣殿顶部的22级台阶就有4万名士兵的遗骸。神龛内还有五位将军的陵墓和第三军司令奥斯塔公爵的陵墓。该遗址包括一个小教堂和一个博物馆,其中收藏了意大利前线的文物和一些原始的壕沟防御工事。

Monte Sei Busi

意大利/斯洛文尼亚Isonzo前线战场Isonzo前线战场,Kluže(Wikimedia Commons)

战场旅游遗迹,在法国和比利时战场上,伊索阵线往往被忽视,但它同样拥有丰富的遗产和名胜古迹。游览伊索前线面临的挑战是所涉及的距离和艰苦的地形。一条典型的路线可能是从斯洛文尼亚西北部的克拉恩斯卡戈兰(Kranjska Gora)到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沿岸的杜伊诺(Duino),尽管还有很多其他选择。亮点包括索卡山谷,在岩石面上有许多阵地和炮台;1916年由俄罗斯囚犯建造的Vrsic山口;以及带有军事隧道的克鲁兹要塞。在斯洛文尼亚的科巴里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卡波雷托),沿着以前的战壕线行走是可能的。该镇还拥有一个极好的博物馆,专门用于沿伊森佐前线的激烈战斗,有大规模的地图,地形模型,文物和照片。

沿斯洛文尼亚/意大利边界

新西兰奥克兰战争纪念馆奥克兰战争纪念馆(Onfokus/iStock)

建于19世纪50年代,等等这座博物馆通常被称为奥克兰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新西兰历史的一般收藏品,而不仅仅是军事历史。现代的附属建筑1929年为纪念奥克兰省一战阵亡将士而建。一战避难所的墙壁上刻着阵亡将士的名字,他们的坟墓不为人知。在彩色玻璃天窗下是他们的部队和团的徽章。

战争纪念馆和军械库信息中心展示了大量与战争有关的收藏和研究设施,博物馆经常举办活动、讲座和展览,特别是在纪念日前后。该数据库包含了自19世纪末以来在战争中丧生的35000名新西兰人的书目记录。

奥克兰

罗马尼亚马拉塞斯蒂陵墓马拉塞斯蒂陵墓(Wikimedia Commons)

建于1923年至1938年间,是国家统一战争中的英雄陵墓,以赋予其完整的名称,是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罗马尼亚人。1917年的马拉塞斯提战役是罗马尼亚被占领前罗马尼亚前线的最后一次重大战役。陵墓高约30米(100英尺),墓穴内藏有6000名罗马尼亚士兵的遗骸。陵墓还包括1919年去世的格里戈雷斯库将军的石棺和一个圆形大厅,里面有在马拉塞斯蒂战斗的罗马尼亚部队的旗帜。主楼的顶部是“荣耀穹顶”。圆顶上的一幅巨大的浅浮雕描绘了马拉塞斯提战役的场景,福克萨尼和阿贾德之间的

,Vrancea县。

土耳其加利波利战场加利波利战场(Clay Gilliland via Flickr)

加利波利半岛历史国家公园是最值得军事历史游客和研究人员参观的地方之一。占地约33000公顷(81500英亩),包括31个CWGC公墓,包括22000个坟墓,其中大多数容易接近,以及许多纪念馆。

“KDSP”有三个主要的兴趣区域:海勒角公墓(V-海滩公墓、海勒斯纪念墓和雷道布公墓);松岭(海滩公墓,2号前哨公墓,考特尼和斯泰尔的邮政公墓、Chunuk Bair公墓和纪念馆、第四营阅兵场公墓和Lone Pine公墓和纪念馆;以及Suvla(青山公墓和Anzac公墓)。主要的遗址可以在一天内被覆盖,但是为了更彻底的勘探,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在海勒斯角,还值得一看的是卡纳卡莱烈士纪念馆,这是加利波利土耳其死者的主要纪念馆。

特别服务于4月25日的安扎克日在加利波利举行,纪念1915年加利波利战役的第一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队在安扎克湾登陆。

加利波利半岛

英国布鲁克伍德军事公墓布鲁克伍德军事公墓(Wikimedia Commons)

这个公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但战争墓地的土地是在1917年授予的,主要是为了埋葬在伦敦地区死于战伤的军人的坟墓。它现在是英国最大的英联邦军事公墓。尽管大部分墓葬是1939-1945年,但仍有1601座一战时期的坟墓。布鲁克伍德1914-18纪念馆纪念了200多名一战期间死去但找不到坟墓的英联邦伤亡者。在布鲁克伍德的墓地里,一战时期美事公墓共有468座坟墓,纪念563名美人,他们的坟墓不为人知。

布鲁克伍德,萨里郡

美国自由塔在国家一战博物馆和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纪念馆。(Sean Pavone/iStock)

堪萨斯城这座高耸的纪念碑是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纪念碑。1926年11月11日,卡尔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总统以埃及复兴风格设计了这座建筑,哈罗德·范布伦·马戈尼格尔(Harold Van Buren Magonigle)在美国建筑师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的 *** 书中赢得了这项任务。

遗址的中心是217英尺的纪念塔。它的四个数字代表勇气、荣誉、牺牲和爱国主义。在夜晚,一股被橘灯光照亮的蒸汽从塔里喷涌而出,看起来像一堆燃烧的柴堆。长城描绘了从战争到和平的过渡,而另一座纪念墙则展示了五位盟军领导人的铜像出席纪念仪式。

纪念馆于2006年开放,是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研究的最好中心之一。除了大量展示文件和照片外,展品还包括一辆雷诺FY-17坦克、复制战壕、保罗冯辛登堡的野战夹克和宣传海报。

密苏里州堪萨斯市

古今中外著名探险家的故事

1、麦哲伦的故事

麦哲伦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接着几名船长密谋反对他。

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另外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由于他的阵亡,使麦哲伦失去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机遇。

2、阿蒙森的故事

阿蒙森在探险史上获得了两个“第一”:第一个航行于西北航道;第一个到达南极。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险队开始远航寻找西北航道。整队人马在深入北极圈的威廉王岛上安营扎寨,度过了两个冬季,并在马更些岛上又度过了一个冬季。

他们于1906年9月完成了到达太平洋的航行。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险队开始远航寻找西北航道。整队人马在深入北极圈的威廉王岛上安营扎寨,度过了两个冬季,并在马更些岛上又度过了一个冬季。他们于1906年9月完成了到达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的“弗拉姆号”船离开挪威,前往南极。1911年10月20日,他赶在他的英国竞争对手斯科特船长前,从罗斯冰架东端的基地出发,于1911年12月14抵达南极。

罗阿尔德•阿蒙森是最早飞越北极的两位探险家之一。1926年,他和意大利探险家乌姆伯托•诺毕尔乘飞艇绕行北极两圈。在两年后另一次北极上空的飞行中,诺毕尔的飞艇与另一飞行物相撞失事,阿蒙森则在寻找诺毕尔的过程中失踪。

3、张骞的故事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他的使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汗,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张骞回来后,使大汉皇帝第一次听到了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

张骞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来的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4、玄奘的故事

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的和尚。他从中国出发,旅途历时16年,行程达6•4万千米,途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北方等地。他的旅行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皇帝尚不允许中国人跨出国门到外界去旅行。

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险,危险主要来自恶劣的天气和险峻的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时,差点被箭射死。后来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国被投入狱中。为了逃命,他几乎冻死。

5、徐霞客的故事

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一生钟情于神州山水。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他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从二十二岁开始,周游全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麦哲伦

百度百科-阿蒙森

百度百科-张骞

百度百科-玄奘

百度百科-徐霞客

麦哲伦的故事

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率船队开始了远航,从而最终第一次证明了大地球形说。

1519年9月20日晨,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城外港桑卢卡尔港,隆隆的炮声送走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奇异的远航。

当欧洲人把大西洋走得不再陌生时,他们还不知太平洋的存在,这个比大西洋古老得多的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卧伏在亚洲之东、美洲之西的巨大海盆上,那时还不曾有一个欧洲人闯入过。16世纪初,西班牙探险家从巴拿马西岸的高山上,发现了新和亚洲之间,有一个宏伟的大洋,欧洲人叫它“大南海”。

远航之梦

第一轮的探险热开始了,欧洲的探险家们纷纷吵嚷着要去美洲寻找通向大南海的海峡,他们相信一定有一条这样的海峡存在。在那些跃跃欲试的人中,有一位名叫麦哲伦的葡萄牙军人,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跟随远航舰队到达过马六甲海峡,并在夺取这个东方交通命脉的战斗中,为葡萄牙建立过功勋。因为这些忠臣的欲血拼杀,葡萄牙最终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和马六甲城。但是,当麦哲伦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时,除了身上的战伤和一个跟随他的马来亚奴仆亨利外,一无所有。他来到国王面前,讲述自己的远航知识,希望效力于国家并得到重任,可曼纽尔国王傲慢地拒绝了。

麦哲伦想组建船队去东方寻找香料群岛,传说那里神奇的热带风光十分美丽,还有数不尽的财富。他思忖香料群岛的位置,它在东方海洋之东端,按地球是圆形之理论,哥伦布向西航行的路线应是正确的,只要在美洲找到那条通向大南海的海峡,进入神秘的大南海,再向西一直航行下去,就能到达香料群岛。麦哲伦为自己的计划欢欣鼓舞,他带着这个伟大的西航计划来到邻国西班牙。西班牙国王立刻答应为这个被他的祖国抛弃的葡萄牙人组建远航船队。麦哲伦被授予海军上将、舰队统帅和未来他所发现的全部岛屿与的总督之职。

漫长的征程

麦哲伦的船队由5艘舰船组成,共256人。在最初几天的航行中,海上风平浪静,他们利用轻快的东北信风和赤道海流航行。两个月之后,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巴西。

麦哲伦站在南美海岸,苦苦思索着那条神秘海峡,它应该在南美的某个地方,他久久地遥望着那长无尽头的蛮荒的海岸线,似乎听到神秘海峡的召唤,那鲸歌一般悠扬苍凉的召唤声就在远天飘摇着。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起航沿南美海岸南行。船队一连走了几个月,所到之处仍然是坚固的陆地,根本没有海峡的影子。而麦哲伦的固执简直令人不可理喻,他命令船队放慢速度贴着海岸航行,不放过一个海湾,对它们进行仔细地勘测,想在冬天来临之前找到海峡。冬天就在这缓慢的航行中到来了,吼叫的寒风连同翻卷起的刺骨的大浪一起击打着舰船,海岸荒凉得不见一只野兽。

船员们渐渐失去了耐心,在南纬49度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麦哲伦决定停止航行,在此过冬。船队中埋伏的奸细认为时机已到,便四处煽动起来,说麦哲伦找这条海峡,就像哥伦布在大西洋里找中国和印度一样荒唐可笑。面对众多的反对声,麦哲伦坚定地回答:“我绝不会后退半步,除非我死了,我一定要找到通往大南海的海峡,到达香料群岛。”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场叛乱开始了,麦哲伦方寸未乱,他凭着军人的果敢和机智迅速平定了叛乱。他将为首的分子或处死,或驱逐,但宽恕了参与叛乱的水手们。如此一番整治,船队里再没有谁反对他了。

春天到来时,船队向南开拔,人们默默无言,不知前方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行到南纬52度,船队进入一个深远的海湾,船员们的眼前一亮,半年以来,他们看到的一直是荒寂的海岸,凄冷昏暗的海湾,而这里完全是另一番天地。两旁起伏的群山覆盖着皑皑白雪,显得壮丽无比,这岩石峭壁夹持的昏黑的水道是通向大南海的入口吗?麦哲伦站在甲板上,整个人沐浴在冰雪气息之中,他仿佛又听到那鲸歌一般悠扬的召唤声,船队踏上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之路。他们在那处大海湾里走了一个多月,1520年11月22日,一条海峡闪现在前方,这就是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找到的神秘海峡,后人称它为“麦哲伦海峡”。

船队平静地驶过海峡,他们的眼前忽然出现了一片巨大的水域,一片开阔无比的大洋,这是欧洲人从未莅临的地球上的另一个海,最大最古老的海。舰船升起西班牙国旗,向着大洋鸣礼炮致意。从这一天起,人类终于弄清了自己星球的模样,在这颗星球上,世界大洋都是相连的,陆地不能也不可能分割它们。麦哲伦船队驶入一望无际一无所知的大洋,海上风平浪宁,多么太平的一片大洋!麦哲伦于是亲切地将这片大南海称为“太平洋”。这便是太平洋名称的由来。

船队在太平洋上航行了许多日子,一天,他们在一个岛上抛锚,面对岸上聚集的大量土人,麦哲伦命令自己的马来亚奴仆亨利先上岸去打探一下情况,亨利走到土人中间,这是海洋探险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亨利竟然听懂了岛民们的话语,那是他本民族的语言,这些土人都是他的同胞,亨利扬起头,泪水在他的面颊上流淌,从多年前离开苏门答腊,跟随麦哲伦从印度到欧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他整整绕了地球一周,回到了家乡。之后不久,也就是1521年4月27日,麦哲伦在与菲律宾群岛中的马克坦岛土著人冲突时,中箭死去。1522年9月8日,船队中的维多利亚号回到桑卢卡尔港。

这就是著名的麦哲伦环球航行。麦哲伦——文明人类中最坚强的一员,完成了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旅行,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在人类还没有从外太空观测自己星球的时候,这名葡萄牙军人在500年前就用勇气和意志弄懂了地球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