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知识 > 科普馆地震屋级别

科普馆地震屋级别

推荐人: 来源: 秒知社 阅读: 8.9K 次

科普馆地震屋级别

科普馆地震屋级别通常有4-8.9级。建筑物里所发生不同级别的震感,以及不同的摇晃程度,都会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参观者眼前。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地震级别如何分区?

超微震: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人们察觉不到。

弱震: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也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中强震是可造成破坏的地震。

强震: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是可造成较大破坏的地震。

大地震:大于、等于7级的地震,其中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四-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六-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地震研究部门在报道某地区发生的地震时,往往要冠以发生了XX级的地震,烈度达到X度等等。地震的震级和烈度并不是一回事。

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

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震级则是根据地震仪对地震波所作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愈大,震级的数字也愈大,震级每差一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约差32倍。

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实际影响,表示地面运动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烈度。烈度一般分为12°,它是根据人们的感觉和地震时地表产生的变动,还有对建筑物的影响来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

震级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8.9级。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以上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统称为“地震三要素”。

地震烈度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地震烈度。地震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震区的土质条件等有关。

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这与一颗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是烈度。

我国把烈度划分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

小于三度人无感觉,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到;

三度在夜深人静时人有感觉;

四~五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摇晃;

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七~八度房屋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

九~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一~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天津市地震烈度为八度,北京市烈度为六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就只有四至五度了。

现在的高楼能抗几级地震 高楼建筑抗震等级有哪些

每年我们也听说过有一些地方会出现地震的情况,随着这种情况的发生,有的高楼大厦在建筑的时候就会建筑的特别牢固,那么,大家要看一下现在的高楼能抗几级地震,然后再了解一下高楼建筑抗震等级有哪些,每一个等级所对应的高楼建筑都是不相同的。

现在大城市中的高楼大厦有很多,但是每年我们也听说过有一些地方会出现 地震 的情况,随着这种情况的发生,有的高楼大厦在建筑的时候就会建筑的特别牢固,那么,大家要看一下现在的高楼能抗几级地震,然后再了解一下高楼建筑抗震等级有哪些,每一个等级所对应的高楼建筑都是不相同的。

现在的高楼能抗几级地震

可以抗8级地震。根据国家的标准,楼房的 抗震烈度 指数要达到7度,也就是说它能够承受的烈度为7度,而抗震度数和地震的级别是不一样的,我国会把抗震的烈度划分为6~9个等级,度数越高,对于楼房的抗震级别也会更加高。

如果转化为抗震级别,一般来说楼房都要达到6级以上的级别。不过自从汶川地震之后,国家对于防震的指数已经达到了8级以上。

高楼建筑抗震等级有哪些

1、甲类建筑:属于重大 建筑工程 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在地震破坏后会产生巨大社会影响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乙类建筑: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地震破坏后会产生较大社会影响或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包括城市的重要生命线工程和人流密集的多层的大型公共建筑等。

3、甲类、乙类建筑:当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4、丁类建筑,它的地震破坏不致影响甲、乙、丙类建筑,且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轻微,一般为储存物品价值低、人员活动少、无次生灾害的单层仓库等。

从这篇文章的介绍中已经了解到了现在的高楼能抗几级地震,文章里已经把答案给大家写了出来,就现在的高楼来看,能抗八级地震左右,所以我们在建筑的时候,尽可能的是高楼更加牢固,同时给大家介绍了一下高楼建筑抗震等级有哪些,他的等级主要分为甲乙,两种类型的等级。

地震有哪些级别

地震时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目前为止地震的级别没有超过8.9级,所以地震级别分为从0到8.9级。

一些处在地震带的地区会经常性发生地震,每次地震都会分级数来衡量。那么地震到底有哪些级别呢?

详细内容

01

震级的标度最初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C.F.Richter)于1935年研究加里福尼亚地方性地震时提出的,规定以震中距100km处“标准地震仪”(或称“安德生地震仪”、周期0.8s,放大倍数2800,阻尼系数0.8)所记录的水平向最大振幅(单振幅,以μm计)的常用对数为该地震的震级。

02

后来发展为远台及非标准地震仪记录经过换算也可用来确定震级。震级分面波震级(MS)、体波震级(Mb)、近震震级(ML)等不同类别,彼此之间也可以换算。

03

用里克特的测算办法计算,到2000年已知的最大地震没有超过8.9级的;最小的地震则已可用高倍率的微震仪测到-3级。按震级的大小又可划分为超微震、微震、弱震(或称小震)、强震(或称中震)和大地震等。

04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同。为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

05

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民用建筑抗震等级标准

抗震等级的标准是根据楼房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以及房屋高度这四个因素决定的。通常情况下,住宅的抗震标准都在七级以上,设防烈度都在6-9度之间。

一、抗震等级是怎么样确定的?

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2、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

3、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地震4.5-6级,强烈地震6-7级,大地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

二、建筑结构抗震等级的一般规定

(1)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是根据抗震等级确定的,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建筑物的类别相关,不同的建筑物类别在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的抗震烈度与建筑场地类别有关,也就是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烈度与抗震计算时的设防烈度不一定相同。

(2)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划分见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也可见《建筑抗震设计手册》高层建筑没有丁类抗震设防。

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台下列要求:

1)甲类、乙类建筑:当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2)而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按建筑类别及场地调整后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烈度,按调整后的抗震等级烈度。

(3)抗震设计时,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1确定。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高度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本节第9条规定的特一级采用,甲类建筑应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

第二条:在抗震设防区从事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有关活动,实施对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四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工作

地震级别有哪些啊?

地震级别分为12等级:

第一级,人们并未感觉到震动。第二级,人在高楼才能感觉晃动。第,在地面的室内能感觉到,悬挂对象也晃动。第四级,连汽车也晃动,严重的话木墙或窗架会出现裂缝。第五级,容器中的液体溅出,睡觉的人会被震醒,小物体会移位。

第六级,墙上挂的图画会掉下,家具移动,人们会因为害怕纷纷逃到屋外。第七级,人会站立不稳,池塘出现水波。第八级,砖石墙部分破裂倒塌,树枝断落。第九级,是很严重的,地下水管破裂,地面出现裂缝,小建筑物倒塌等等。第十级,水库出现裂缝、桥梁被破坏,铁路扭曲等。

第十一级,地下水管及阴沟系统全被破坏。第十二级,全面破坏,连巨石也震动移位。

灾害破坏: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在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会引发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破坏性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地震级数

地震等级怎么划分标准

问题一:地震是怎么划分等级的 震级是地震列度和强度……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 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分类情况: 弱 震:震级小于3 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⒋5级的地震; 中 强 震:震级大于⒋5级,小于6级的地震; 强 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 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 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称为微震;5级以上的地震具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性,称为破坏性地震。

问题二:地震级别划分 地震级别的划分是根据地震震级大小来划分的,我国地震详细划分标准分为:超微震(M<1)微震(18)。

因实际中微震和有感地震基本没有破坏作用,而8级以上地震较少。所以简单一点的地震级别划分:弱震(M≤3)、中强震(3 问题三:抗震设防类别有几级?怎么划分?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

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

筑。简称甲类。

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

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

建筑。简称乙类。

3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

简称丙类。

4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

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

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

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

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

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

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

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

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

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

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

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注: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

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

问题四:地震分多少级? 我国把烈度划分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

小于三度人无感觉,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到;

三度在夜深人静时人有感觉;

四~五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摇晃;

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七供八度房屋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

九~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一~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总共分十二级.

kisskill520的答案是错的,分12级而不是8级

问题五:地震有几级 地震级数是怎样划分的 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震级最常用的有里氏震级和矩震级。震级通常用字母M表示。氏,共分9个等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900多倍。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2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问题六:地震可以分为几个等级啊?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 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四―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六―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问题七:地震震级共分多少级,每级的伤害程度是什么 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简称震级。

1.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 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3. 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 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5. 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

6. 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

7.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

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统称为“地震三要素”。

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地震烈度。

我国把烈度划分为12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

Ⅰ度; 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Ⅱ度; 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Ⅲ度; 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Ⅳ度; 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Ⅴ度; 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Ⅵ度; 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Ⅶ度; 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Ⅷ度; 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Ⅸ度; 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Ⅹ度; 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Ⅺ度; 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ⅩⅡ度; 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11度;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天津市地震烈度为8度,北京市烈度为6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就只有4~5度了。

问题八:地震的强度怎样划分 当前对于地震强度的表述方法,主要有两类:震级和烈度。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目前比较常用的是里氏震级(Richter magnitude scale)和矩震级(Moment magnitude scale)。目前国家地震局将5月12日的汶川地震判定为7.8级,美国地质局已将此次地震修订为7.9级,这里使用的就是里氏震级。

怎样直观判断地震大概震级?

一般来说,我们把地震按强烈程度分为超微震、弱震、有感地震、中强震、强震和大地震六类。

超微震: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人们察觉不到。

弱震: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也不易觉察,只有地震监测机构的地震仪上才能记录下来。

有感地震: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中强震是可造成破坏的地震。

强震: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是可造成较大破坏的地震。

大地震:大于、等于7级的地震,其中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称为地震烈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同一次地震对不同地区的破坏程度不同,地震烈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越远则烈度越小。这就像是在一枚炮弹爆炸时,离它的距离不同,受到的影响也不同。

地震烈度是如何划分的?

我国把烈度划分为12度,采用罗马数字表示。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力大有区别。

I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II度:微有感――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III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IV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V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VI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VII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VIII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IX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X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XI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XII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地震最高级别是多少?

现规定的地震最高级别分为12级,分别是:中国地震烈度表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微有感-个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希望能为你解决

地震强度在多大会导致建筑物倒塌?

 通常来说,震级大于5级,会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或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

对于地震级数的划分,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一般情况下小于2.5级的地震称为小地震,2.5-4.7之间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但是在这里必须强调,地震等级并不代表地震的破坏能力,地震等级只是造成地震的能量等级的表示,也就是说,震等级高地震所爆发出的能量就强。

但是并不是说地震等级高了,就一定会对某一个建筑产生破坏作用,因为地震的传导作用还受到地质结构的影响。相对来说,固态的地质结构(如岩石)在地震中的表现就会好一些,因为固态的地质结构受力后的变形小,而半固态的(如土壤)对地震力的传导作用就比较强了,造成的破坏力也比较大。而且也要看震源到地表的距离,距离越远,到达地表时时损失的能量就越多。

地震有两个指标衡量,一是地震级别,二是地震烈度。房屋倒塌用烈度形容比较准确。一般的房屋抗震级别为7级,国家对各地区有不同的规定。地震烈度即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是地面及房屋等建筑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因此可以看出,只要是一定等级的地震发生后,都可能造成建筑的破坏。至于破坏的情况要看地震的发生位置、地震力传导情况和建筑的地震设防等级。

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如果住在楼房中,不要试图跑出楼外。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

楼房可以抗几级地震

楼房在建设过程中,都会针对抗震方面进行设计,要求能达到一定的抗震级别才行,那么楼房可以抗几级地震?

一、楼房可以抗几级地震

楼房需要能抵抗7级烈度地震,才能达到国家标准。建筑物本身的抗震能力是用度来表示的,代表了地震时对地表物体的损坏程度,而地震的级别是只在地震中释放的能量大小,同一级别的地震会因距离的关系,对地表建筑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楼房的抗震等级只能用烈度表示,而抗震烈度一般分为6-9个度数,度数越高,楼房在地震下的影响就越小。

二、如何保证房屋的抗震性

楼房本身有塔楼、板楼的区别,不同建筑的抗震性能是有差别的,其中塔楼的抗震性能更加好一些,因为板楼承受的地震波是不规则的,容易导致大面积破坏的情况,而塔楼的抗震性能就要好一些,因此在建设楼房时,要优先考虑塔楼建筑。

楼房的结构形式也比较多,包括了框架结构、砖混结构、钢结构等等,其中框架结构的建筑要比砖混结构更稳定一些,因为内部其结构稳定,有不同的受力点设计,能将地震波进行疏解,达到抗震目的。而砖混结构是由多块砖砌成的,本身材料有一定脆性,在地震波下容易受到影响,特别是地震级别较高的情况下,破坏率就会增加。

此外的钢结构可以说是抗震能力较好的设计,它要比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能力强,本身钢筋的强度就比较大。高层建筑在建筑和设计时,对抗震都是有严格要求的,避免出现震裂、倒塌等风险。

小编总结:谁也不希望发生地震,想要减少损失,我们只能够从房屋建造上面做好预防措施,发生了地震之后,房子如果够结实,抗震能力比较高,那么也能够有效保护好人们的安全。

世界上防震等级最高的建筑物

世界上防震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国际机场近日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防震候机楼。新候机楼占地面积约为18.5万平方米,它的最大特点就在于防震功能。据模拟测试,这栋即将投入运营的防震候机楼可承受里氏8.0级强震。

各国抗震建筑特点

英国:抗震房屋裂纹自动愈合

据《生活科学》19日报道,英国科学家目前正在希腊的一处山坡上建造一种特殊的房屋,它能在地震中“自我愈合”。作为利用纳米聚合体粒子研发特殊墙体的带头人,英国利兹市的“纳米制造业协会”在欧盟的资助下正在研究这种“自愈”的墙体。据称,这种墙体在压力(地震期间)的挤压下,纳米聚合粒子将流入裂缝中并变硬,形成固体材料,从而对房屋的裂缝进行自动填补。

抗震房屋裂纹自动愈合

希腊:智能减震屋

由于希腊属于地震多发国家,所以研究抗震的办法一直是当地科研人员的重要课题,而这座新型“智能减震屋”就是最新研究成果。

智能减震屋

据研究人员介绍,“智能屋”的最大特色就是能够进行“自我保护和修复”。“智能屋”里安装了多种传感设备,即便是对最轻微的震动也会有所察觉,并可借助屋内设备减少甚至抵消地震带来的震动。“智能屋”采用的材料具有自动修复功能,一旦墙体在地震中出现裂缝,液态修补材料可以像胶水一样,粘住裂缝并迅速固化,从而防止房屋倒塌。室内传感器还能迅速感知到温度的变化。一旦室温瞬间升高到一定程度,传感器就会通过互联网或卫星信号,自动通知附近居民并向消防部门报警,从而降低地震引发火灾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据悉,首个“智能屋”将在一周内搭建完毕。研究人员将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对它的实用性进行检验。

美国:滚珠大楼

美国建造了一种可以防震的“滚珠大楼”,如硅谷最近兴建的一座电子工厂大厦,在建筑物每根柱子或墙体下安装不锈钢滚珠,由滚珠支撑整个建筑,纵横交错的钢梁把建筑物同地基紧紧地固定起来,发生地震时,富有弹性的钢梁会自动伸缩,于是大楼在滚珠上会轻微地前后滑动,可以大大减弱地震的破坏力。

滚珠大厦

日本:高层抗震大厦

日本大京公司一座号称日本最高(地上55层、高185米)的公寓,使用了与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相同的钢管168根,确保了抗震强度。另外,该公寓还使用了刚性结构抗震体。如遇阪神大地震级别的地震发生时,柔性结构的建筑一般要摇动1米左右,而刚性结构建筑只摇动30厘米。三井不动产公司在东京都杉并区出售的一座免震结构公寓高达93米,建筑物的外围使用了新研制的高强度16积层橡胶,建筑物的部分使用了天然橡胶系统的积层橡胶。这样,在6级地震发生时,就可将建筑物的受力减少至二分之一。三井不动产公司2000年已向市场投放40栋这种建筑。

弹性大楼

地震高发区日本在这方面也特别有经验,他们设计了一种“弹性建筑”,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日本东京建了12座弹性建筑。经东京发生的里氏6.6级地震考验,证明在减轻地震灾害方面效果显著。这种弹性建筑物建在隔离体上,隔离体由分层橡硬钢板组和阻尼器组成,建筑结构不直接与地面接触。阻尼器由螺旋钢板组成,以减缓上下的颠簸。

弹性大厦

可漂浮的抗震住宅

这个巨大的“足球”其实是日本Kimidori房屋所制造的叫做Barier的住宅。它可以抵御地震,并能漂浮在水面上。这座特别的住宅售价约为1390000日元,(约为10万元人民币)。

可漂浮的抗震住宅

廉价的“抗震居屋”

日本一公司研制出了一种廉价的“抗震居屋”,这种居屋全由木材建造,最小面积2平方米,造价2000美元,它能够在主体房屋坍塌时屹立不倒,也能够抵御坍塌结构的冲击和挤压,很好地保护屋内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廉价的“抗震居屋”

中国古代抗震建筑设计

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以刚克刚”不同,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思维,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其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弥至最小程度。

柔性的框架结构:墙倒屋不塌

中华民族不但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而且发展形成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持续时间最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结构体系—柔性的框架体系。我国木结构技术迄今至少已有近7000年的历史。中国的传统木结构,具有框架结构的种种优越性,如“墙倒屋不塌”的功效,但其柔性的连接,又使得它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在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文物建筑的墙体均不同程度地受损,但主体结构仍未倒塌,就是这种柔性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表现。

柔性的框架结构

整体浮筏式基础、斗栱、榫卯:抗击地震的关键

我国古代很少建造平面复杂的建筑,主要采用长宽比小于2:1的矩形。规则的平面形态和结构布局有利于抗震。传统建筑往往是中间的一间(当心间)最大,两侧的次间、梢间等依次缩小面宽,这样的设计非常有利于抵抗地震的扭矩。

整体浮筏式基础、斗栱、榫卯

中国古代建筑一般由台基、梁架、屋顶构成,高等级的建筑在屋顶和梁柱之间还有一个斗栱层。中国古代建筑的台基用现代结构语言描述,堪称“整体浮筏式基础”,好比是一艘大船载着建筑漂浮在地震形成的“惊涛骇浪”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建筑的基础被剪切破坏,减少地震波对上部建筑的冲击。中国传统建筑的梁架一般采用抬梁式构造,在构架的垂直方向上,形成下大上小的结构形状,实践证明这种构造方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优雅的大屋顶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最突出的形象特征之一,而且对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也做出过相当的贡献。形成大屋顶(尤其是庑殿顶、歇山顶等)需要复杂结构和大量构件,大大增加了屋顶乃至整个构架的整体性;庞大的屋顶以其自重压在柱网上,也提高了构架的稳定性。

除了这些较显著的手法外,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还使用了大量的其他技术措施,这些措施是古建筑抗震的关键。比如榫卯的使用: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我们的祖先早在7000年前就开始使用,这种不用钉子的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