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知识 > 全息影像是什么意思

全息影像是什么意思

推荐人: 来源: 秒知社 阅读: 1.41W 次

全息影像是什么意思

全息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的技术。

其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此即拍摄过程:被摄物体在激光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叠加产生干涉,把物体光波上各点的位相和振幅转换成在空间上变化的强度,从而利用干涉条纹间的反差和间隔将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

全息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的技术。

其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此即拍摄过程:被摄物体在激光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叠加产生干涉,把物体光波上各点的位相和振幅转换成在空间上变化的强度,从而利用干涉条纹间的反差和间隔将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

投稿:yangang

全息影像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来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技术。

全息摄影采用激光作为照明光源,并将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束,一束直接射向感光片,另一束经被摄物的反射后再射向感光片。

两束光在感光片上叠加产生干涉,最后利用数字图像基本原理再现的全息图进行进一步处理,去除数字干扰,得到清晰的全息图像。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全息影像技术是怎样的,它有着怎样的发展史?

全息技术:在科学上用干涉以及衍射相关方面的原理记录并且还原物体真实情况的一种三维图像方面的技术。

全息:顾名思义,字面理解就是全部信息的意思,用投影这种特殊的方法记录同时还原物体的光的信息。全息影像技术:又称虚拟成像技术亦或全息成像技术。原理:利用光波干涉对物体光波的各个方面的数据进行记录,同时,利用衍射原理对信息的展现功能,达到成像的。

全息影像技术从上世纪60得到迅速发展。全息影像技术:又称虚拟成像技术亦或全息成像技术, 利用光波干涉记录物体光波各个方面的数据,利用衍射原理再现信息。由于再现的信息保留了原有物体各个方面的信息,影像立体感较强,有着三维特性,相同的视觉效果,包括位置视差。由于光信息记录在全息影像中。任取一部分都能显示部分图像,使用多次曝光,记录多个状态下不同的图像,在不干扰的情况下显示。使用激光照射形成的全息影像还能放大或缩小。

人眼横向观察,角度有差异,经视并排,有6厘米的间隔,产生了三维立体感。根据原理,3D技术分为两种:利用人眼产生立体感;显示3D立体影像,如基立体成像。 

1947年,盖博在研究显微镜过程中,提出全息摄影术(Holography)的成像概念。利用光干涉,以记录特定光波,特殊条件下使其重现,形成三维图像,这幅图像记录了物体各个方面的数据,所以称之为全息术,包含全部信息。但成像质量差,采用水银灯记录,水银灯性能差,无法分离衍射波,花费十年的时间没有使进展。 

全息学从上世纪60年代激得到发展。

1962 年,雷斯和阿帕特尼克斯在基础上,将侧视雷达”理论应用,发明离轴全息技术,进入全新发展阶段。采用离轴光记录全息图像,然后得到衍射分量,清晰观察图像,克服成像质量差的问题。

全息是什么意思?

全息是指一种技术,可以让从物体发射的衍射光能够被重现,其位置和大小同之前一模一样。

从不同的位置观测此物体,其显示的像也会变化。因此,这种技术拍下来的照片是三维的。全息这项技术可以被用于光学储存、重现,同时可以用来处理信息。

全息技术已经广泛用于显示静态三维图片,使用三维体全息能清楚的显示物体,被拍摄物体在激光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叠加产生干涉,把物体光波上各点的位相和振幅转换成在空间上变化的强度,从而利用干涉条纹间的反差和间隔将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

扩展资料:

1、全息的应用

(1)全息摄影:由丹尼斯·加博尔发明的摄影方法,这种摄影方式打印出来的照片可以从多个角度观看,但是有角度局限性。

(1)全息投影:宽泛的来说也可以算作是全息影像的一种,但是所谓的全息画面只是投射在一块透明的“全息板”上面。因此所谓的全息图像也不过是一个平面而非立体图像。这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全息技术。

(1)全息影像:多在科幻作品中出现的全息影像技术。制作一种物理上的纯三维影像,观看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受的观察甚至,进入影像内部。

2、特点优势

(1)再造出来的立体影像有利于保存珍贵的艺术品资料进行收藏。

(2)拍摄时每一点都记录在全息片的任何一点上,就算照片损坏也关系不大。

(3) 全息照片的景物立体感强,形象真,借助激光器可以在各种展览会上进行展示,会得到非常好的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息技术

全息是什么意思

全息特指一种技术,可以让从物体发射的衍射光能够被重现,其位置和大小同之前一模一样。

从不同的位置观测此物体,其显示的像也会变化。因此,这种技术拍下来的照片是三维的。全息这项技术可以被用于光学储存、重现,同时可以用来处理信息。虽然全息技术已经广泛用于显示静态三维图片,但是使用三维体全息仍然不能任意地显示物体。

全息应用:

1、投影

全息投影是一种无需配戴眼镜的3D技术,观众可以看到立体的虚拟人物。这项技术在一些博物馆、舞台之上的应用较多,而在日本的舞台上较为流行(初音未来是世界第一个应用全息技术的虚拟歌手)。

2、360度幻影成像系统

360度幻影成像是一种将三维画面悬浮在实景的半空中成像,营造了亦幻亦真的氛围,效果奇特,具有强烈的纵深感,真假难辩。形成空中幻象中间可结合实物,实现影像与实物的结合。也可配加触摸屏实现与观众的互动。可以根据要求做成四面窗口,每面最大2-11米。

什么是全息图像?

普通图像只记录了物体各点的光强信息(反映在振幅上),丢掉了位像信息,得到的是一个二维平面图像,毫无立体感。全息是利用相干光叠加而发生干涉的原理,借助于所谓参考光波与原物光波的相互作用,记录下二种光波在记录介质上的干涉条纹,这种干涉条纹不仅保存了物光波(从物体反射的光波)的振幅信息,同时还保存了物光波的位相信息,它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得到。记录了干涉条纹的全息照片可以看做是个复杂的衍射光栅,当用与原参考光波相同的光再照射该光栅时,其衍射波能重现原来的物光波,在照片后原物的位置就可以观察到原被照物的三维图像。

追问哦,你的意思是说,全息图像是全方位的,观察者可以站在任何角度去观测这个图像。而普通图像是平面的,只有那么一面可以对着我们……?

“全息摄影”是什么意思?

全息摄影

又称全像摄影(Holography),是光学上极富的一项技术。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洒在马路的油膜在阳光下会呈现出多种色彩,而在吹起的肥皂泡上也会看到同样的情况,原因是由于肥皂泡两个面的反射光出现了干涉,称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光是摄影的生命,而光有很多的特性,如色散和散射,有经验的摄影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现象变有害为有利,从而为作品添加一些新奇的效果。照相机镜头是由多组透镜合成的,为避免光在透镜表面的反射损失,人们发明出镜头的镀膜技术,使一定波长的光在反射时相互抵消,以增加进入镜头的光线使成像更清晰。同样,人们利用光波的干涉特性研究出了具有立体效果的全息摄影技术。全息摄影曾一度是科学家进行科研的专利技术,现在普通人经过一定的学习也可以掌握了,如普遍用于信用卡或图书封面的仿伪卡,那是一种立体显像的东西,在阳光下显示着五光十色的反射光。

“全息”这一词我们会感想到很熟悉,联想到耳针中的人体全息图。人耳是人体的一个缩影,上面对应人体各个器官,从这里人们进一步研究出人体的任何一局部都有整个身体的信息,所以称全息图,了解这点对全息摄影也就容易理解了。

全息摄影与普通摄影的区别

类 别 全息摄影 一般摄影

记录方式 物束光与参考光束 光学镜头成像(物束光)

记录内容 物体散射光的强度及相位信息 景物本身或反射光强度

成像介质 记录后称全息片(全灰色调) 感光胶片

影像观察方式 一般借助激光还原观看 眼睛直接观看

色彩表现 彩色干涉条纹图像 彩色物体图像

影像特点 三度空间立体感的景物,只有散射光线而并无实物 平面物体图像

一、 什么是光的干涉现象

在物理课的力学中我们做过水波的干涉实验,而根据光的波动特性,人们也成功地观察到了光波的干涉与衍射现象。为得到频率相同的二条光线,让光从一个狭缝中同时射向第二屏的两个小孔,两束光在屏后出现了干涉条纹,条纹的出现是因为二束光的波峰与波谷会由于叠加时(同相)光加强,相互抵消时(反相)光减弱。这一现象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Stephen Benton发现其后面隐藏着一项高科技,从而对这项技术做出进一步的研究

二、 全息图像的特点

有关全息的原理在1947年就已由英国物理学家丹尼斯伽柏提出了,科学家本人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在全息影像拍摄时,记录下光波本身以及二束光相对的位相,位相是由实物(图中蓝色光线)与参考光线(图中红色光线)之间位置差异造成的,从全息照片上的干涉条纹上我们看不到物体的成像,必须使用具有凝聚力的激光来准确瞄准目标照射全息片,从而再现出物光的全部信息。一个叫班顿的人后来又发现了更为简便使用白光还原影像的方法,从而使这项技术逐渐走向实用阶段。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第一次使用白色光全息片贴在封面时,销售量由一千万份增加到再版后的一千六百万份。这一技术后由美国传到欧洲和其它国家,广泛用于信用卡等仿伪技术。激光全息摄影技术也随之风靡全世界。

全息摄影是利用激光光波的干涉将影像与再现影像记录下来的一种摄影,它与一般的立体照片技术完全不同,我们可以围着它观看各个侧面,只是摸不到真实的物体,其显著的特点和优势有如下几点:

1、 再造出来的立体影像有利于保存珍贵的艺术品资料进行收藏。

2、 拍摄时每一点都记录在全息片的任何一点上,一旦照片损坏也关系不大。

3、 全息照片的景物立体感强,形象真,借助激光器可以在各种展览会上进行展示,会得到非常好的效果。

乱花渐欲迷人眼,到底什么是全息?

全息图是源自希腊语的复合词,顾名思义,是一种记录和再现物体所有光学信息的技术。那么光学信息中包含哪些内容呢?大家都知道,光可以认为是一种波,所以波幅、波长、相位等信息是“全息”采集的对象。全息影像与普通影像在视觉上最大的区别就是所谓的“立体效应”,而造成“立体效应”的重要因素是光所携带的相位信息。人眼可以通过发射和反射光来看到物体。这些光就像连接到眼睛的数据线,将关于物体的各种光学信息传递给眼睛以识别物体。

与人眼的工作方式类似,普通的图像记录方法接收到物体反射光的幅度的信息,并通过特定的方式进行还原,它无法包含相位信息。在全息记录中,相位信息通过照射物体的两束激光束产生的干涉条纹记录在胶片上,然后对胶片进行重新激光处理。您可以“播放”信息以形成立体图像。

最基本的全息工作流程:激光被分束器分成两束,一束照射到要拍摄的物体上,然后从胶片上反射回来。在这一点上,激光不仅仅是光束。光,但来自数千个物体的漫反射光,称为“物体光”。另一束光直接照亮胶片,将“参考光”、“物体光”和“参考光”叠加在每一个上。

干涉条纹之间的间距和对比度实际上是物体中每个点的光学信息的“编码”。这些条纹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但薄膜看起来是透明的。使用相同的“参考光”照亮薄膜,“参考光”被薄膜的干涉条纹衍射。所有对应于“物体光”和“参考光”的点在胶片中再次融合,以及当时的摄影状态。总的来说全息这个意思还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说的与人眼的工作方式类似,普通影像记录的方式就是全息。可能对于很多的人来说,晨曦这两个字非常的陌生,并且接触的非常的少。但是全息在摄影的工作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的摄影技术都是运用了全息的学问,才能够拍摄的非常到位。

幻视的能力之中有一个叫全息影像是什么意思

顾名思义,他本来就是科技产物。

经常看到说什么全息电影全息生物的,,,那什么是全息啊?

谓全息照相,就是将激光技术用于照相,在底片上记录下物体的全部光信息,而不像普通照相仅仅是记录物体的某一面投影。因此当底片上的物体重现时,在观看者的眼里显得异常真,它产生的视觉效应,完全与观看实物时一模一样。

全息照相的原理,简单地说,主要利用了激光颜色纯这个特点。其实,关于全息照相的理论早在1947年就由英国科学家伽波提出来。但直到亮度高、颜色纯、相干性好的激光问世后,才真正拍摄出全息照相。

全息照相与立体照相是两回事。尽管立体彩色照片看上去色彩鲜艳、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但它总归仍是单面图像,再好的立体照也代替不了真实的实物。比如,一个正方形木块的立体照,不论我们怎样改变观察角度,横看竖看,看到的只能是照片上的那个画面。但全息照就不同了,我们只要改变一下观察角度,就可以看到这个正方块的六个方面。因为全息技术能将物体的全部几何特征信息都记录在底片上,这也是全息照相最重要的一个特点。

全息照相的第二个特点是能以一斑而知全貌。当全息照片被损坏,即使是大半损坏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从剩下的那一小半上看到这张全息照片上原有物体的全貌。这对于普通照片来说就不行,即使是损失一只角,那只角上的画面也就看不到了。

全息照的第三个特点是在一张全息底片上可以分层记录多幅全息照,而且在它们显示画面时不会互相干扰。正是这种分层记录,使得全息照片能够存储巨大的信息量。

全息照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些特点?为什么普通照片没有这些特性呢?这要从拍摄的原理谈起。

假如用一束激光照明一个微小颗粒。从小颗粒上反射出来的光波基本上是不断向外扩大的球面波。我们向小颗粒看去,是明亮的一点。用照相机为这小颗粒照相时,光波通过镜头在底片上形成一个亮点,这一点的亮度与小颗粒反射出来的光强有关。照相底片可以记录下这一点的亮点,但记不下小颗粒在三维空间的位置,印出来的照片上也只有一个亮点。看起来没有一点立体感觉。拍摄全息照片时,不用照相镜头,而是把一束发出平面波的激光和小颗粒反射出的球面波一起照到照相底片上。整个底片都受到光照,它记录下的不是个亮点,而是一组同心圆,当同心圆间隔很小时,看起来,就像是用刀把一个圆萝卜切成一片片薄片,叠在一起,成为一组同心环那样。底片经冲洗后,放到原来的位置,再用拍摄时那束发出平面波的激光,以拍摄时的角度照到底片上,我们可以看到原来放置微小颗粒的位置上有一个亮点。注意!这个亮点在空间,而不是在底片上,我们看到的光就像是从这个亮点发出来的。所以,全息照片记录下来的不仅是一个亮点,还包含亮点的空间位置,或者说记下从亮点发出的整个光波。全部奥妙就在于这种新奇的拍摄方法,在于这一束平行(平面波)激光束。这一激光束,我们称之为参考光束。

因此,任何物体实际上都可以看成是无数个明暗不同的亮点组成的立体图像。用上面的拍摄方法拍成的全息照片就是无数个同心圆组成的复杂图形,看起来也是灰暗的一片。同样,这张全息照片不仅记录了物体各点的明暗,还记下了各点的空间位置。当用参考光束照射冲洗后的底片时,我们看到的光就像是从原物体上发出来的。所以,我们说它记录了有关物体发出的全部光信息,全息照片的名称就是因此而得来的。不过激光全息照片只有在激光照射下,眼睛看上去才有立体的形象,而激光器是一种价格较贵的设备,一张照片要配备一架激光器,除了科研部门、专门的场所中有可能设置外,要普遍、广泛地应用是不可能的。针对这个缺点。科学家不断研究,终于发明了一种在白炽灯光下也能看到全息景象的全息照片。称为白光全息或彩虹全息。

激光全息照的底片,可以是特种玻璃,也可以是乳胶、晶体或热塑等。一块小小的特种玻璃,可以把一个大型图书馆的上百万册藏书内容全部存储进去。

如果留心一下报纸上的照片,就能发现它们是由一个个小点子组成的。每一个小点子叫做一个像素,它的密度大约是每平方毫米内有几个点。而全息照相用的特种玻璃膜层厚约10微米,像点密度每平方毫米内在2000个点以上。在这种底片上,每平方毫米的地方内,可以装下一张310平方厘米的大照片。在一小块5毫米见方的薄膜上就能装下一本200页厚的图书。

全息照相机的发明,主要意义不在于照相,它作为激光技术的一个方面,在工业、农业、科研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从照相方面讲,这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因为全息照片有真的立体感,用它来代替普通照片有独特的效果。在国外,已有人用全息照片做成书的插页,做成商标,做成立体广告;博物馆用它来代替珍贵文物展出。国外有一家机床制造公司,到另一个国家开商品介绍会,就用全息照片代替实物办了一个机床展览会。展览厅里全部是各种机床的全息照片,这些全息照片看起来和真的机床并没有什么两样,反而更加引起参观者的兴趣。

构思精巧的全息照片也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美国和法国等国家都有全息照片博物馆,集中了全世界最精美的作品。

全息照相还可以将珍贵的历史文物记录下来,万一有文物古迹遭到严重破坏,即使荡然无存,我们仍然可以根据全息照相重建。比如像北京圆明园那样的名胜,当年被八国联军焚毁,现在虽然打算重建,因为不知道整个面貌,就难以完全恢复。如果全息照相提早100年发明的话,事情就好办了。

从立体景象的全息照片得到启发,科学家想到了全息电影和全息电视。实验性的全息立体电影已经在前苏联出现。放映这种电影时,观众看到的景象并不在银幕上,而是在观众之中,使人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至于全息电视,因为它涉及的技术问题比较复杂,目前还在研究。1982年,德国的电视台播送的立体电视,并不是激光全息电视,它的原理和普通立体电影一样,观看时要戴一副特殊的眼镜。预计到本世纪末,电影和电视又要换代了;到那时,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可能会由于激光全景立体电影和激光立体电视的出现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全息照相的另一项重要应用是制作可以在一些特殊场合代替玻璃的全息光学元件。这种特殊的光学元件具有加工方便、小巧、轻、薄等优点。一个凹透镜可以使光束发散,一束平行光波照上去变为球面波;我们前面谈到的用小颗粒拍摄的全息照片也会把平行光参考光束变为球面波;这样的全息照片也就是一个特殊的凹透镜。用类似的方法可以制作出凸透镜、柱面透镜等光学元件。这种元件和纸一样薄,一样轻,还不会碎。现在已经有用全息光学元件做成的望远镜,它的厚度和一般近视镜片差不多。还有人报道用全息光学元件做成窗玻璃。这种奇异的窗玻璃不会影响人的视线,却能反射大量的阳光,兼有窗帘的功能;更有趣的是,可以把它反射的阳光集中到装在窗檐下的一排太阳能电池上,转化为电能,供室内使用,真是一举三得。

全息照相技术有明察秋毫的本领。因为全息照片能精确地再现原来被拍摄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它作标准检查原物有没有变化;事实上只要有1微米的变化,就可以用全息照相技术检查出来。科研生产部门,还让激光全息摄影来担任成品内在质量的“检验员”。检验时,给被检物加上一点压力或加点热;如果物体内部有裂痕、微孔,它的表面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尽管这种变化的程度极为细微,肉眼根本无法觉察,但在全息摄影这对“火眼金睛”下面,所有这些瑕疵、隐患,统统暴露无遗。这种方法除了可以精密地检查内在质量外,还有对被检物丝毫无损的的优点,特别适用于贵重物品,例如珍贵文物、古代雕塑品的检测。希腊科学家曾用这种方法查出古代塑像受风化的程度。生产上用这种方式检查精密零件、飞机蒙皮、飞机轮胎的内在质量。在国外的飞机轮胎工厂里,已经起用了激光全息照相“检验员”。这种方法还被用来作生物学研究,比如研究脑壳受力时产生的形变,研究蘑菇的生长速度等等。

还在发展当中的是全息存贮技术。我们在谈全息照相特点时提到过的存贮信息,也就是记录信息的能力。从理论上计算,用光盘存贮信息,每平方厘米可以存贮的信息约为106位,而用全息存贮,每平方厘米可以存108位,高100倍!而且读出信息的时间只有百万分之一秒!

现在,已经可以把信息存到材料里面去,全息照相用的材料不是一薄层底片,而是整个一块晶体可以存入10万册图书,一个图书馆只要保存几块记录晶体就可以。这看来带有一点幻想色彩,然而是有希望做到的。更重要的是全息存贮的发展将会促进计算机的发展、换代。

一般的全息照片,只能一张一张制作,价格也很高;除了科研上的使用以外,只能当作高级艺术品。80年代出现了一种新的压印全息技术。用这种方式制造全息照片,先要做成一块金属的微浮雕板;把它当作印板,在镀有金属膜的特殊纸张上压出全息照片。这比印邮票还要方便,可以大批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应用面也越来越广。

这种全息照相不仅有立体感;在阳光或灯光下呈现多种色彩,衬在银白色的金属背景上,显得更为绚丽。人们用它来装饰书刊、玩具、旅游纪念品,很具魅力。

这种全息照相也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而且完全取决于制作时采用的景物和拍摄方式,就像加了密码一样。没有原始印版,无法复制。因而,它成为防止伪造的有效手段。已经在纸币、信用卡、磁卡及外交签证等凭证上出现各种全息标识以防伪造。在我国,也已有不少厂商采用全息照相商标来防止有人伪造商标,欺骗顾客。

值得一提的是,全息照相这项重大技术成就,却是在与普通摄影毫不相干的科研领域内发明的。发明者加伯研究这一课题的目的是想要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他设计了这种新的成像方法,并于1948年公开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但是,当时没有激光这样好的单色光,技术上也有一些困难,加伯并没有取得成效,他的论文也没有人重视。

直到十多年后的1964年,因为出现了激光器这种理想的光源,全息照相技术才开始发展起来。很快,全息照相术便成为一种用途十分广泛,并且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新技术。加伯因为首创全息照相的理论,荣获197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本人由此而被世界公认为“全息照相之父”。

以上引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751241.html?fr=qrl3

编者意见:

我看过的全息图像是许多截面图片或者切片组成的立体影像,比如把人横着切成许多薄片组体的全息影响。

你知道360度全景影像是什么意思?

360度全景倒车影像,是一套通过车载显示屏幕观看汽车四周360度全景融合,超宽视角,无缝拼接的适时图像信息(鸟瞰图像),了解车辆周边视线盲区,帮助汽车驾驶员更为直观、更为安全地停泊车辆的泊车辅助系统,又叫全景泊车影像系统或全景停车影像系统(有别于目前市面上把汽车四周画面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分割显示的“全景”系统)。

有的地方也称全车可视系统、全景可视系统、全景泊车系统、360度全车可视系统,它是后视倒车影像系统的升级换代产品,是最新的真正意义上的“全景倒车影像系统”

“全息”指的是什么?

能反映相位,光强等的三维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