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知识 > 盘姓是什么民族

盘姓是什么民族

推荐人: 来源: 秒知社 阅读: 1.93W 次

盘姓是什么民族

盘姓是瑶族,中国最古老、最长寿的民族之一,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瑶族广泛分布在亚、欧、美、澳等各大洲,民族主体在中国,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五省(区)的130多个县里,其中以广西为最多。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盘姓并不属于特定的民族,而是一个姓氏。在中国,姓氏并不代表一个人的民族身份。中国有非常多的姓氏,如李、王、张、刘等,它们都不属于特定的民族。姓氏通常是家族世代相传的名字,而民族则是指人们在血缘、文化、语言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的群体。因此,无法根据一个人的姓氏来确定其所属的民族。

畲族四大姓氏

畲族四大姓氏分别是盘姓、蓝姓、雷姓、钟姓。盘姓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等地,蓝姓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贵州、福建、四川等地,雷姓属于中国知名姓氏之一,中国各省均有分布,钟姓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四川等地。

畲族四大姓氏

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河南、湖南等省市县内,其中,90%以上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等广大山区中。畲族人自称为山哈,在畲族的语言中,山哈表示的意思是山里的客人。

畲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与汉语的客家方言比较接近,不过在广东一些地区,极少数的畲族人使用的语言接近瑶族布努语。畲族人没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一般通用汉字,在日常生活中,各地区的畲族人通常都能通晓当地的汉语方言。

畲族四大姓氏是什么?

畲族四大姓氏是盘、蓝、雷、钟。

相传唐光启二年(公元886年)盘、蓝、雷、钟、李等姓畲族360余丁口,从闽王王审知由海道来闽,至连江马鼻道登岸后,徙居罗源大坝头。

盘王碧一船被风漂流,不知去向,故盘姓在畲族中失传。畲族传说中的大哥盘姓留在广东。但在瑶族中盘姓却很多,也有蓝、雷等姓氏。

畲族

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民”和“拳民”的族称。

“畲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畲语和汉语的客家方言很接近,但在广东的海丰、增城、惠阳、博罗等极少数畲族使用接近瑶族“布努”语(属苗语支)。畲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在日常生活中,各地畲族皆通晓当地的汉语方言。随着畲族融入汉人社区,大多数畲族转说客、赣、闽、粤系的汉语。据统计,中国99%以上的畲民使用的是当地的汉语客家方言。其中,福建福安地区的畲语被认为是全体畲语的标准语。

畲族的主姓是哪几个?

畲族的主姓有盘、兰、雷、钟四大姓。现今畲家主姓仅存兰、雷、钟。但盘姓并未消失。在福建闽东仍有盘姓。此外在一些地区如福建省福鼎市的一些畲族姓金。畲族,或称为畲客、山客。畲族汉化取汉姓后很多以四大姓氏钟姓、蓝姓、盘姓以及雷姓作为畲族汉姓。畲族为古代荆楚民族遗民的后代,在古代时被迁入华南,唐宋明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以及浙江山区等。

扩展资料:

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因为帮助皇帝平息了外患,得以娶其第三公主为妻,婚后迁居深山,生下三男一女,长子姓盘,次子姓蓝,三子姓雷,四女姓钟,子孙逐渐繁衍成为畲族。7世纪初隋唐之际,畲族就已居住在闽、粤、赣三省交界闽南、潮汕等地、宋代才陆续向闽中、闽北一带迁徙,约在明、清时始大量出现于闽东、浙南等地的山区。

隋唐之际,聚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山区的畲族先民已经从事农业生产和狩猎活动。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拓荒殖土。到了唐代,王朝在畲族先民聚居的福建漳州、汀州一带施政,并实行辟地置屯等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

中国有多少姓盘的人?

盘是畲族四大姓之一。其他三个是雷、蓝、钟。但盘姓畲族现在几乎没有了。所以很多说姓盘的是畲族,很多人也乐于改成畲族。。。。毕竟少数民族有照顾。。。。

畲族姓氏文化 畲族有哪四大姓?

畲族的四大主要姓氏为盘、蓝、雷、钟。 

关于这有个传说。在《高皇歌》中记载,畲族始祖为盘龙麒(即槃瓠)。盘龙麒因佐高辛帝平燕国有功,得与公主成婚,封管东粤,生下三子一女。长子诞生时放在盘子中,因而姓盘。次子是放在篮子中的,因而姓蓝。给三子起名时,天上响雷,歌中描述“雷公云头响的好,朱笔落纸便姓雷”,因而姓雷。女儿成婚是招婿的,女婿姓钟,因而这一脉繁衍出的后人们姓钟。

《高皇歌》被称为畲族民歌的煌煌之作,除了姓氏传说,还描述了畲族的发展历程,这正是畲族民歌的独特意义所在。如歌中所唱:“广东住了几多年,尽作山场无分田,山高土瘦难做食,走落福建去作田……古田罗源与连江,都是山哈好住场,乃因官差难做食,思量再搬掌浙江……蓝雷钟姓分遂昌,松阳龙游好田场,兰溪建德都有掌,大小男女都安康……”

少数民族畲族有几个姓氏

盘、蓝、雷、钟四大姓。

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2010年11月1日畲族人口为708651人。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其余散居在江西、广东、安徽等省,畲族早在唐永泰二年就从福建罗源迁居浙江景宁。

畲族又自称“山哈”,是与他们的居住环境、迁徙历史有关。“山哈”是指山里客人的意思。先来为主,后来为客,先来的汉人就把这些后来的畲民当为客人。畲族原分布在闽、粤、赣三省结合部。

扩展资料

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因为帮助皇帝平息了外患,得以娶其第三公主为妻,婚后迁居深山,生下三男一女,长子姓盘,次子姓蓝,三子姓雷,四女姓钟,子孙逐渐繁衍成为畲族。

7世纪初隋唐之际,畲族就已居住在闽、粤、赣三省交界闽南、潮汕等地、宋代才陆续向闽中、闽北一带迁徙,约在明、清时始大量出现于闽东、浙南等地的山区。

隋唐之际,聚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山区的畲族先民已经从事农业生产和狩猎活动。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拓荒殖土。到了唐代,王朝在畲族先民聚居的福建漳州、汀州一带施政,并实行辟地置屯等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畲族

畲族四大姓氏是哪四个?

盘姓、蓝姓、雷姓、钟姓。

1、盘姓

盘姓有三支:《姓氏大观》:盘古,《述异记》:盘古氏,夫妇阴阳之始也,天地万物之祖也,今南海中盘古国人以盘古为姓,后来盘古姓后裔简称为盘姓。

《姓氏字典》说:“《通志氏族略》:盘姓,出盘瓠氏之后,与冉、元、巴、李、田为巴南六姓;《万姓统谱云》:明隆庆中有盘铭者,曾任江苏省武进县丞;望族在巴南郡。”源于盘庚,盘庚是商朝第十九代王, 盘庚之后有以始祖名字为姓的。

2、蓝姓

蓝姓目前包括汉族、壮族、瑶族、畲族、苗族等多个民族。蓝氏在壮族和畲族中均为大姓,蓝姓为壮族十大姓氏之一,蓝姓是畲族第一大姓氏。蓝姓起源于中原,今陕西的蓝田,河南的汝南,湖北的荆门,河北的迁安都是蓝姓最早的发源地。

3、雷姓

雷姓是中国知名姓氏之一。雷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八位, 雷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9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三百六十九万两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3%左右。

4、钟姓

钟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中国姓氏群体,尊钟烈为得姓始祖。钟姓源出有四:源于姬姓,属以邑为氏;源于嬴姓,属于以国名为氏;出自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畲族人有几种姓氏?

如今,浙江有蓝、雷、钟、李等姓氏。与古时相比较,没出现盘姓,却出现了李姓,引起了人们好奇。关于畲族历史上的迁徙活动,徐规、吕生、施联朱等学者都做过研究。 现各地各姓宗谱有记载:“唐光启二年(886年),盘、蓝、雷、钟、李有三百六十余丁口,为(以)闽王王审知为向导官,由海水(路)来闽连江,至马鼻 登岸,时徙罗源大坝头居焉。”而盘王驶一船被风漂流不知去向,故盘姓无传(可能漂居海外)。以上是畲族迁往闽东的最早记载。从宗谱上记载与当时王审知入闽的史实考证,迁徙的时间是相符的,说明宗谱的这一记载是有历史依据的。

畲族文化

畲族文化的介绍 畲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中国南方游耕民族,从原始居住地广东被分散到福建、浙江、江西、安徽、贵州、四川,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其余散居在江西、广东、安徽等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畲族自治县,也是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在千年变迁中,畲族为中华文化史留下了美丽的篇章,在众多现代保留的史书、建筑、文艺、人文风俗、科学等仍然可以看到畲族灿烂文化的印迹。

畲族的文化和来历 畲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传说发源自广东潮州凤凰山脉,但畲族传说之中其实有三大圣山:

高辛帝诞生于“石揭山”、在“铜鼓嶂”上奏响铜鼓使畲族第一次统一为一个民族、高辛帝在凤凰山堕崖而死

这三座山后来到了河婆人那里,还演变为汉族客家人的“三山国王”的信仰,其实“三山国王”的信仰也是源于畲族传说

畲族传说中的三大圣山,一座在汤西镇、一座在砂田镇、一座在留隍镇

第二章:畲族的来源地

其实,畲族不是粤东潮嘉地区的原住民,他们是瑶族的分支,他们原来的祖地与瑶族一样在“南荆地区”,也就是湖南省湘西。他们的祖先历史上记载为“五溪蛮”。经广西东部入广东西部的形成瑶族。瑶族的祖先据说是盘古王,畲族的传说中也有盘古王的传说,甚至把盘古王的传说与高辛帝的传说汇合为“狗王的传说”。

所以畲族是崇拜狗的。但他们也崇拜蛇、龙、凤,被合称为四大祥物。

虽然现在在外地的畲族通常会认为他们发源自潮州县凤凰山脉,但是其实他们只是形成于此地,换句话说畲族是在丰顺才从瑶族里面分出来成为一个民族的。

第三章:畲族与客家争地然后外迁

畲族(瑶族)从广东中西部迁来和客家人从福建、江西迁到广东几乎是在同时,所以两族之间发生了大规模战争,然后这场战争促成了从瑶族分化出畲族,确立了客家在粤东一带的地位。形成现在粤东几乎没有畲族的局面。

畲族战败后,畲族也形成了,形成单一民族后的畲族,主要外迁到福建、浙江,现在全国只有一个畲族自治县在浙江省,畲族应该是人口很少的一个少数民族,因为全国只有一个畲族自治县,而且据说即使在这个县,畲族比例也不是很高,而且年轻一代逐渐不会畲语了,只会讲“景宁话”。

在我们广东省,只有一个“乡级”畲族乡(比“村”建制范围大),那就是河源市东源县漳溪畲族乡。丰顺只有一个畲族村,而且全村6000多人口中只有2000多人是畲族,而这个村已经是梅州地区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的地方。

第四章:梅州今日与凤凰文化

就梅州地区来说,只有丰顺一个县有少数民族,丰顺县又有梅州地区最多的讲潮州语的人,丰顺还有讲半畲语半客家语的潘田人。

大埔县的光德镇九社村也有人讲潮语的。

凤凰山脉横亘在梅州地区的大埔、丰顺与潮州地区的饶平、潮安之间,主峰也叫“凤凰山”,是潮汕四市第一高峰(1496米),粤东地区第二高峰,仅次与粤东第一高峰“铜鼓嶂”(1559米),但是粤东最高峰在广东省内排前十位都排不上,广东省的高山主要集中在清远地区。

大埔县和丰顺县是原属潮州的两个客家语为主流的县,早在清末,就已经以“潮州的客家县”而为京人所知。在清末出了很多名人,如争取收复中国东海海域外群岛链国“流虬”(Loochoo)的首任驻日本大使何如璋,还有福建省(台湾)巡抚、洋务派南洋水师人物丁日昌等。国学大师章太炎(炳麟)著有《岭外三州语》一书专门论述客家人,其中的三州是指惠州、潮州、嘉应州,其中的潮州现在大家都只有潮语的印象,其实原来所谓潮州客家人就是指大埔、丰顺两县。

在近代,上海的潮州会馆,又细分为:潮阳惠来分馆、海澄饶分馆、揭普丰分馆,其中的揭普丰分馆,就包含丰顺县。共计“潮郡八邑”。

在惠州府海丰县的潮州九邑会馆,则包括了大埔县。

mzchen123 网友回复:据最新考证:畲族的发源地就是现在的畲江.畲族四周有条河环绕故后来就叫畲江.

畲族现在很少,在广东的丰顺、潮安、增城、东源等县域都有,但是总数很少。

畲族传说中的高辛皇,其实汉族古代传说之中的“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喾(ku)”,也叫高辛。畲族把自己民族的远古始祖盘古与汉族的传说“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喾和畲人迁到粤东潮嘉一带后的民族......>>

畲族文化的畲族人口 7世纪初隋唐之际,畲族就已居住在闽、粤、赣三省交界闽南、潮汕等地、宋代才陆续向闽中、闽北一带迁徙,约在明、清时始大量出现于闽东、浙南等地的山区。江西东北部的畲族原住广东潮州府凤凰山,后迁福建汀州府宁化县居住,大约在宋元之后至明代中叶以前迁到赣东北居住。安徽的畲族约在100年前从浙江的兰溪、桐庐、淳安等县迁来。 隋唐之际,聚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山区的畲族先民已经从事农业生产和狩猎活动。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拓荒殖土。到了唐代,王朝在畲族先民聚居的福建漳州、汀州一带施政,并实行辟地置屯等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使畲族山乡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畲汉两族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唐王朝在漳、汀地区的建政,大大加速了畲族封建化的过程。封建统治者加深了对畲族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而且还实施一系列民族歧视,把他们视为“化外之民”。 畲族服饰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的传统服饰,斑斓绚丽,丰富多彩,其主要特色体现在女性服饰上,女性服饰以凤凰形态贯穿整体,故称“凤凰装”。“凤凰装”由服饰和头饰组成,传统的头饰称为“凤冠”,由银钳栏、头面、银金、国铮、奇喜牌、奇喜载、银链、古文钱等组成凤凰翘首的形态。服饰有上衣、裙子、围身裙、脚绑、鞋等组成。上衣:上衣保留古典交叉衣领,呈三角形,袷部自边沿向内侧,而间以红、白、黄、绿、蓝五色条纹;领部在条纹中间刺绣花卉或凤凰图案;左右两侧三角区各绣一朵花卉或图案;袖子短而小,袖尾同样自边沿向上侧间以五色条纹;臂部和襟部都绣各式花纹,但便装不绣花。裙子:裙子由两片布料组成,开襟于左右两边,用同色布扎成纽扣连合;裙子下方刺上有规则的长短不一的竖条线;裙子前方绣有几何图案,便装不绣。围身裙:围身裙俗称拦腰,为边长30至35公分的正方型,上方左右分别缝裙带。脚绑:脚绑即绑腿。整体三角形,绑扎成倒人字花样,上方左右和下方角各缝1条红带子。普通装上方为白色边沿,盛装间以五色条纹于所有边沿并在小腿位置绣花。鞋:鞋即绣花鞋,用黑色布做面料,鞋面先绣上花卉和几何图案;俗称“千层底”。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交面的增长,畲族女性服饰越来越显得刻板。畲族服饰以及畲族头饰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县 *** 提出了每周的第一天穿着传统服饰的倡议,为传统服饰的继承与弘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畲族的文学,由传统的民间文学和新兴的作家文学两部分共同组成。在畲族民间文学中,有关民族始祖盘瓠的神话作品异常地引人注意,这一题材的作品既有韵文体的神话古歌《盘古歌》和《麟豹王歌》,也有散文体的神话《高辛与龙王》和《三公主》等,这些在内容上大同小异的作品,讲述了畲族祖公龙麟因在争战中建立奇功而娶高辛皇帝的三公主为妻并繁衍出畲族后代的故事。畲族的叙事民歌,还有《末朝歌》、《元朝十八帝》、《灾荒歌》等,在内容上涉及到封建王朝的兴衰和民间的灾异事变等重要题材。小说歌,是畲族民间文学中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多是由近两个世纪以来畲族中懂汉语的歌手将汉族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叙事歌,如《西游记》、《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也有以本民族的历史故事为内容编写的小说歌作品,如《钟良别》、《钟景祺》、《蓝佃王》等。畲族民间传说的代表性作品,有《阿郎和媛莲》、《天眼重开》、《黄藤镯和毛竹筒》等。而流传于畲族地区的民间故事《卖炭》、《石牛》、《拾元宝》等,则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道德观念。 《盘古歌》中国畲族的民间神话古歌。又名《盘瓠王歌》、《高皇歌》、《祖公歌》。流传于浙江省南部和福建省东部的畲族聚居区,是一部有关畲族起源的带有原始图腾崇拜观念的韵文体神话作品。 西汉时,仙人浮丘......>>

畲族文化的艺术 在畲族的传统文化中,山歌作为畲民最主要的口头文学占有重要位置。畲家人称山歌为“歌”,“歌”自古以来就是畲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景宁罗源的畲族山歌在曲调上,是以本地为中心,与连江、晋安两县区和宁德市西南部地区的曲调融合、形成了闽浙畲族山歌三大曲调之一的“罗连调”。它的特点在于曲调与唱词紧密结合,根据各段歌词起字的读音音调来确定各段曲调的起音,人们会在演唱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调整歌谱。各段落在演唱过程中,常在同一调式调性(含有游移的角音的五声音阶宫调式)范围内,做音域与旋律的变化,基本音列为“do、re、↑mi、sol、la”,旋律的基本进行为“sol、↑mi、re、do”,有较多二、三度级进和四度跳进以及一些八度音的转换,五度跳进较少,装饰音多用前倚音。歌曲速度一般较为平稳,风格多质朴清新、娓娓道来。畲族民歌有叙事歌、论古歌、婚嫁歌、劳动歌、伦理歌、仪式歌、祭祀歌、小说歌、儿歌等等类别,几乎涵盖了畲族人民的全部生活。胡适说:“过去种种,上至思想学术之大,下至一个字,一支山歌之细,都是历史,都属于国学研究的范围。”畲族民歌是畲族文化的“活化石”。我们可以从畲族古老歌《高皇歌》《盘古歌》中寻找到畲族的起源,古老的畲族人从“盘”“蓝”“雷”“钟”四大姓氏开始繁衍发展。从丽水畲族古老民歌《柄歌》中,我们知道早期畲族人如何生存和生活,男人和女人如何分工协作。从畲族婚嫁歌《劝酒歌》《借锅歌》中,我们看到畲族的嫁娶风俗。从畲族丧仪《引魂》《哭娘》歌词中,我们知道畲族人的丧葬习俗及其祖先崇拜。从畲族诸多歌会中,我们知道畲族人的恋爱、交际和其他生活情况。 人与艺术的结合形成艺术形态,艺术形态是动态发展的,畲族民歌是在动态中传承的,必须尊重艺术形态的原生状态的艺术标准,做到对原生形态不篡改、不扭曲、不牵强的原则,就能最大限度本真地传承原有的艺术形态。畲族民歌根植于适宜她成长生存的畲乡生态文化环境,保护好畲乡生态文化环境就是对畲族民歌传承最大的支持。潮汕人把用方言唱出来的歌谣,无论古今,都称为“畲歌”。“畲歌”的含义,其实就等同于“潮州歌”。畲歌的一般格式是:七言为一句,四句为一“条”(首),每条成一个乐段,亦即一个叶韵单位。这一格式至今仍被“潮州歌册”采用。 就唱歌形式而言,则有“小说歌”、“杂歌”和“斗歌”。《高皇歌》和《麟豹王歌》都是反映盘瓠王英雄事迹的史诗。如《高皇歌》开篇即曰:“当初出朝高辛皇,出来游戏看田场。皇后耳痛三年在,挖出金虫三寸长。挖出金虫三寸长,便置金盘拿来养。无色斑斓生得好,龙眼变作荔枝样。……”龙期又被描写成“半如麒麟半如豹”的神奇动物,故而盘瓠王歌又称《麟豹王歌》。《高皇歌》在各地有许多不同的版本,这正好说明畲歌历史的悠久。 潮州歌册吸收了畲歌的各种形式。在今天潮汕某些偏远农村中尚有“斗歌”的遗风。斗歌的序歌部分往往用“五字头”,如云:“畲歌畲哩哩,爱唱畲歌行磨边(意为”靠近来“);一千八百哩来斗,一百几十勿磨边。”又如:“畲歌畲唉唉,爱斗畲歌行磨来;一千八百哩来斗,一百几十勿磨来。”接着,歌手们便你一条我一条地“斗”起来。这种斗歌形式,就是畲族盘诗会的流变和余绪。 畲族由于大分散没有形成本民族的经济市场,也就没有形成本民族的文字,只有本民族语言,故其生产技能和文化艺术在解放前基本上处于一代接一代地言传身教状态。畲族也是一个善歌能舞的民族,歌比舞较普及,舞蹈主要蕴藏在祭祀活动中。解放后,在汉族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整理出了一批歌与舞的曲子,并创作了一批新内容的可上舞台表演的歌舞。畲族舞蹈在旧社会主要蕴藏在祭祀活动中,故以往有的文艺研究者说......>>

畲族与汉族有什么区别? 从汉化畲族与畲化汉族谈畲汉之辨

蓝万清

我,蓝万清,是畲族人吗。我族属是畲族吗。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成为畲族,也就是说成为畲族人的规定性是什么,确定这个规定性的依据是什么。或者用另一说法,即畲族与汉族之辨的底线是什么。

一般而言,人有生物性和社会性的。那么畲族与汉耿区别也有生物学和社会学上意义的不同,人都是社会的人,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人们更重视他的社会文化性。陈寅恪《魏书司马睿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相信:圣人“有教无类”说,并于《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史述论稿》中详论北朝 *** 与胡人的分别在文化,而不在种族,并提出了民族大融合大迁徙时期民族关系的标准,即民族划分的根据和识别的理由是在文化。教化是文化最主要的内容,教育是涵化的重要表现和方式。欧美发达国家出现大批的“香蕉人”,黄皮肤、黑头发华人,但不会汉语、更丧失华夏民族任何习俗和心理,如香蕉一般,只有外表的,而无黄种人文化传统,接受西方文明教育,以白种人价值为标准,试问此类人是华人吗,按陈寅恪的标准,他们是非外人莫属了。

胡汉之别在文化,华夷之辨非种族,什么样的文化差异足以改变民族成份,涵化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才能改变族籍,在汉族的汪洋大海中,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畲族,涵化程度相当深了,那畲族之所以成为畲族的那部分是什么,或者说畲族之所以成为畲族的核心是什么,畲族长期存在的根本是什么。有人以为是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或者是民族认同感,但是每个人的民族心理状态会因各种外界因素而改变,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变化更是不可捉摸的,因此必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可以作为民族文化代表的事物,在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个事物代表畲族固有的意义,在畲族文化结构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既可以作为畲族文化的象征,也是畲族的符号,那就是畲族的姓氏。

在畲族历史文化社会结构中,姓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没有畲族的姓氏,就没有畲族,也就没有畲族的一切,畲族文化传统决定了畲族不可能离开传说四大姓氏,现实中畲族不能没有蓝、雷、钟三姓,姓氏对于畲族具有匾南笳饕庖澹梢运殿醋逍帐暇褪穷醋宓拇恚词诡醋逦幕丫ナВ挥斜A纛醋逍帐希弑该褡骞餐睦硭刂剩腥项醋逦幕囊庖澹褪强梢运邓穷醋澹庠谙质瞪缁嶂新偶幌剩夯醋宓拿褡逡馐度匀淮嬖冢潜A糇抛约旱男帐希笳髯蓬醋迳娴男帐弦廊淮嬖冢踔量梢杂杀A粜帐细葱嗣褡逦幕陨械挠烫司尤唤ナЯ饲О倌甑南2从镏匦禄指雌鹄吹钠婕#透颐瞧羰尽?lt;SPAN lang=EN-US>

关于畲族盘、蓝、雷、钟四姓氏的来源,据何光岳《百越源流史》、《南蛮源流史》考证:畲族蓝氏源于以种植蓝靛、染蓝衣的古人,他们以习惯于穿蓝衣而得名;雷氏是古羌人一支,又称俚人、里人,以雷为姓,深居山林的雷人,与一部分瑶族结合,成为畲族的雷姓;钟,古与重通用,东夷的重人娶了畲族女子为妻,融入畲族。但畲族人有自己的说法,即与畲族普遍流传的盘瓠传说相关联的,在所有的文献、传说、祖图、文物、山歌等一切物质和精神文明中,都有盘、蓝、雷、钟四姓氏的痕迹。目前,民族地区保留蓝、雷、钟三大姓,至于盘姓去向,畲族人有自己的种种传说,笔者以为瑶族的盘姓,可视为畲族的老大哥,参考拙作《畲族盘姓去向探讨》(载《民族研究》1989年第3期),畲族姓氏传统具有非常深厚民族心理基础,在农村实行族内婚,其基础也是各姓氏之间的通婚,以维护民族内部的团结,笔者在《关于福州市畲族婚姻形式及其子女姓氏选择的探讨》(载《福建民族》1997年第3期)中有所论述,与其说畲族的族内婚是保持畲族生存前提,......>>

如何打造以畲族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综合体 就模仿云南少数民族主题游的风格。反正畲族早就汉化了那里还有什么特色。

畲族的茶文化? 畲族是个历史悠久,有着独特文化内涵的民族。他们善良聪颖、勤劳勇敢,以大山为居,自称“山哈”(“山客”之意),过着“种树还山,种菁为活”的农耕生活。和祖国大家庭中的其他民族一样,饮茶之风在畲族生活习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从畲族的“茶歌”中,我们可以领略到,饮茶不单是一般的生活习惯,而且还有一整套的迎宾待客的礼节,有其不可忽视的审美价值。 “凤凰茶”茶艺表演,正是取材于畲乡的一个生活习俗:饮蛋茶。 福建屏南县的甘棠乡巴地畲族自然村的村民以艾叶卧底,上搁一个完整的生蛋,用滚烫的山泉水浇熟,沏出“艾蛋茶”。每逢村中男人办大事、干重活,或身有小恙时必饮此茶――艾叶可祛痧解毒避邪气,蛋可进补,故奉蛋茶又成为迎宾待客的上等礼节。 畲族人民崇尚凤凰可追溯该民族的产生之时。凤凰崇拜的遗风一直保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畲族妇女的头髻叫“凤头髻”,衣饰花纹叫“凤挑”,花鞋上有“凤尾纹”,全身装束叫“凤凰装”。而在日常民事活动中,每逢喜庆,畲民总是庄重地在居屋正厅的壁上或梁上贴上“凤凰来仪”、“凤凰至此”的字条,或“凤凰朝阳”的图画。所有的这些,都说明了畲族人民已将自己的精神与信仰与凤凰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了――而凤凰正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真、善、美的象征。 在茶艺表演中用来浇沏的红蛋叫“凤凰蛋”。蛋在中国文化中也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从神话学的角度上看,“蛋”与人类的繁衍有象征同构的关系。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神话中,自然的混沌状态是一个“宇宙蛋”――一个孕育生命的大子宫。民间中,女子出嫁时,陪嫁的被服箱里塞有煮熟染红的红蛋(凤凰蛋),这与生命的观念是联在一起的。 整套茶具分为盆、盏、杯、壶、通、炉等,造型上设计成凤凰的各种形象与图案;凤凰精神品质高洁,故用纯银来精心打造――畲民把银看作高贵的象征,用它来塑形,很能体现茶艺的审美特征。我们不妨设想一个:一个身着“凤凰装”的畲族少女用这样的茶具将“凤凰茶”恭奉在贵客面前,不正是应验着畲民们喜爱的那句著名的吉语:“凤凰至此”吗?再设想一下,当客人手捧银杯轻嗅,蛋香、茶香中交杂着艾叶的苦凉之气沁入肺腑,不令人心旷神怡吗? 背景音乐采用了福建屏南地区音协、作曲家丁献芝先生特地为茶艺表演创作的“银芽留芳”。该音乐取材广泛流传在闽东、连源等地的畲族传统乐曲,表现喜庆吉祥,与表演相得益彰,和谐一体,情韵盎然,更显民族特色。 表演共分八个步骤: 1、凤凰嬉水:这里指浅绿色的艾叶在水中涤洗,艾叶形似凤凰而取名。 2、凤盏溜珠:这里指红蛋在似月芽状的白银器皿中涤洗,喻意新的生命接受大自然的洗礼。 3、丹凤栖梧:指珠形物呈圆状在这里指蛋黄,艾叶又似梧桐叶,喻意凤凰在梧桐树上栖息。 4、凤穴求芽:茶壶盖口喻穴,茶叶喻为芽,这里指茶叶放置于茶壶中,暗喻:凤求凰,有交媾之意。 5、凤舞银河:指茶壶的流,泻出状象天上的银河,凤凰在银河上翩翩起舞状。 6、白龙缠凤:这里指壶的“流”直对“银通”下泻时水流的缠绕状而取名,暗喻二物缠绵之意。 7、凤凰沐浴:滚烫的大水壶在茶杯上,下泻浇灌,似淋浴状,这里暗喻凤凰在“凤凰池”中接受大自然的沐浴。 8、金凤呈祥:“凤凰茶”泡制完成后所呈现的景象,象一只金色的凤凰在梧桐树梢上,白云缠绕金色的太阳,相互映衬,暗喻凤凰来到人间把幸福、吉祥无私的奉献给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 当我们听着畲歌,品尝畲家茶时,定会深切感受到畲家儿女的真情厚意。畲家泡茶有多种讲究,多种方式,如“宝塔茶”、“皇帝茶”、“新娘茶”、“合欢茶”、“四大姓氏茶”等等,都可以演泽出美好的“茶艺”及其它艺术作品,只是尚待于我们......>>

畲族文化和汉族文化有何差异 没什么区别,我们大学宿舍就有个畲族的,什么忌讳也没有,信仰也没有

畲族文化的畲族历史 关于畲族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又称“五溪蛮”)说。此说认为畲族和大部分瑶族都家喻户晓地流传有属于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图腾崇拜――盘夸瓜传说,传说的内容与汉晋时代分布在长汉中下游的“武陵蛮”所流传的盘夸瓜传说大同小异,据此认为畲、瑶两族与“武陵蛮”有密切的渊源关系。瑶族中自称为“勉”的“盘夸瑶”(或称“盘瑶”、“板瑶”,“顶板瑶”、“过山瑶”)与自称为“门”的“山子瑶,约占瑶族总人价的一半以上也崇信盘夸瓜传说。 在语言方面,虽然99%以上的畲族操接近于汉语客家方言的语言,但居住在广东惠阳、海丰、增城、博罗一带的畲族却操瑶族“布努”语,这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的语言。在音调上,虽然有不少地方的畲族民歌类似客家的山歌词,但福建宁德地区却存在着完全不同子客家山歌的四种畲族传统的基木音调(福宁调、福鼎调、霞浦调、罗连调),这四种基本调和自称“勉”的瑶族和“布努瑶”的基本调有惊人的类似之处。 (二)东夷说。有人在畲、瑶同源于”武陵蛮”说的墓础上,更进一步把畲族远源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淮河与黄河之间的“东夷”里靠西南的一支“徐夷”,认为畲族和大部分瑶族同源于“武陵蛮”,而“武陵蛮”是“东夷”迁居鄂、湘西部地区后,融合了其他民族成份而形成的。已故的潘光旦教授把长沙“武陵蛮”的渊源关系往前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生活在淮河和黄河之间的“东夷”里靠西南的一支“徐夷”。他认为“徐夷”与苗、瑶、畲都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后来向长江流域活动进入五岭山脉中的一部分,就是发展为今夭的瑶族,一部分从五岭山脉向东在江西、福建、浙江的山区里和汉族杂居融合而成为畲族;另一部分曾定居在洞庭湖一带,即后来进入湘西和贵州的苗族。有人从高辛氏和“东夷”、畲族的文化遗产作了比较,如女子结髻、蒙青巾、扎红头绳、插花鸟银饰、穿戴凤羽样衣冠、梳妆用“铜镜”,煮饭用“鬲”,生产用“镐”,打猎用”弩”,脚穿木拖鞋、草笼鞋,喜唱山歌,对本族人说“山哈”话,自称为“徐家人、”,称中土 *** 为“阜佬”,称土著 *** 为“闽家人”,爱狗,流传“一犬九命”(意即打死一城头狗要赔偿九条人命)的故事,传颂“风凰鸟”,结婚时正门横眉上写“凤凰到此”四个字的横联等等,说明高辛帝喾、东夷、徐夷、畲族具有极其密切的渊源关系。 (三)“越人”后裔说。认为畲族乃古代越人的后裔,此说根据史籍中关于古越人和今天畲族在分布地域上的对照、民间传说和历史记载的偶同或从族称义、音的演变去推论以及畲,越具有共同的盘夸瓜传说,共同的生产方式,生产水平和共同的风俗习惯等,认为畲族乃古越人的后裔。在“越人”后裔说中,又有许多不同的具体说法,如认为畲族乃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或范蠡的子孙;有认为畲族是我国秦、汉时代的越人后裔;还有认为畲族是源于汉晋讨代的’‘山越”,特别是与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6年)封地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的越人后裔南海王织有密切的渊源关系,等等。 (四)“南蛮”说。此说认为畲族乃“蛮”或“南蛮”的一支,是广东的土著民族。此说认为盘夸瓜传说不仅流传于‘武陵蛮”中,也包括《搜神记》中所说的“今即梁汉、巴蜀、武凌、长沙、庐江郡夷是也”,相当于今天大半个南中国。说畲、瑶同汉晋时代长江的崇奉盘夸瓜传说的“南蛮”有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又因福建、浙江等地这畲族家喻户晓传说广东凤凰山乃是他们民族的发样地,从而论证畲族乃东汉时期久居广东的“南蛮”一支,是广东的土著民族。 (五)福建土著“闽”族后裔说。此说认为闽、越乃我国南方的两个古老民族,闽族系福建土著,乃畲族之先民,越乃福建的客族,畲族非......>>

姓氏蓝 是哪个名族的

畲( shē )族的

1、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自古有雷、蓝、盘、钟四姓,主要聚居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五个省。

2、关于畲族姓氏的由来,据宗谱和有关志书所载及神话相传:始祖龙麒卫国有功,高辛帝赐配第三公主,生三男一女。驸马讨姓受封,帝赐长子“盘装”就姓盘,名自能,受封南阳郡“立国侯”;次子“篮装”就姓蓝,名光辉,受封汝南郡“护国侯”;三子“雷公云头响得好,朱笔取姓便姓雷”,名巨佑,受封冯翊郡“武骑侯”;一女名淑玉,招婿姓钟,名志琛,受封颍川郡“国勇侯”。这一传说,畲族人民世代相传,家喻户晓。以后,盘瓠王的子孙大发展,在一次大迁移中,大部分到了福建,在福州、连江、罗源上岸,迁移到现今宁德地区各县定居下来,随后,又有部分向浙江、江西、安徽山区迁移定居。因长子盘姓一房人在坐船航行时遇风漂泊海外去了,所以今天畲族,主要是蓝、雷、钟三姓人。在几经迁徙和繁衍后代中,盘、蓝、雷、钟四姓人,有招女婿吴、李等姓的,世代同居,生活语言风俗习惯一样,就是不改姓,所以至今畲族中,少数有吴、李等姓氏的。景宁畲族现有雷、蓝、钟三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