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知识 > 人约黄昏后是什么节什么意思 -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是什么节什么意思 - 月上柳梢头

推荐人: 来源: 秒知社 阅读: 1.88W 次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是什么节什么意思

月上柳梢头%20人约黄昏后是什么节什么意思:答案是元宵节。

月上柳梢头%20人约黄昏后是什么节什么意思:答案是元宵节。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指的是元宵节。该句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意思是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生查子·元夕》写的是在元宵之夜,作者怀念自己妻子,所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指的是元宵节。

元宵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欧阳修著名的一句诗句,写的是元宵节,也称上元节。

意思是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明代徐士俊认为,元曲中称绝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来,可见其对这首《生查子》的赞誉之高。此词言语浅近,情调哀婉,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

上阌描绘去年元夜时女主人公与情郎同逛灯市的欢乐情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起首两句写去年元宵夜的盛况美景,大街上热闹非凡,夜晚的花灯通明,仿佛白昼般明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女主人公追忆与情郎月下约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间互诉衷情的温馨幸福溢于纸上。从如昼灯市到月上柳梢,光线从明变暗,两人约定的时间又是黄昏这一落日西斜、素来惹人愁思的时刻,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会朝着悲剧发展。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元宵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欧阳修著名的一句诗句,写的是元宵节,也称上元节。

意思是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来自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明代徐士俊认为,元曲中称绝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来,可见其对这首《生查子》的赞誉之高。愿副此词言语浅近,情调哀婉,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光电兵身,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

上阌描绘去年元夜时女主人公保杨用防与情郎同逛灯市的欢乐情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起首两句写去年元宵夜的盛况美景,大街上热闹非凡,夜晚的花灯通明,仿佛白昼般明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女主人公追忆与情郎月下约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间互诉衷情的温馨幸福溢于纸上。从如昼灯市到必体胜仅月上柳梢,光线从明变暗,两人约定的时间又是黄昏这一落日西斜、素来惹人愁思的时刻,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会朝着悲剧发展。

其他比较有用的内容推荐1:

元宵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欧阳修著名的一句诗句,写的是元宵节,也称上元节。

意思是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月已高难育乙合州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明代徐士著委高威苏俊认为,元曲中称绝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来,可见其对这首《生查子》的赞誉之高。此词言语浅近,情调哀婉,困阳跑境劳附哥样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来自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地管笔但字钢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

上阌描绘去年元夜时女主人公与情郎同逛灯市的欢乐情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起首两句写去年元宵夜的盛况美景,大街上热闹非凡,夜晚的花灯通明,仿佛白昼般明亮。月上柳梢集味左州快头,人约黄昏后,女主人公追忆与情郎月下约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间互诉衷情的温馨幸福溢于纸上。从如昼灯市到月上柳梢,光线从明变暗,两人约定的时间又是黄昏这一落日西斜、素来惹人愁思的时刻,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会朝着悲思包越绝剧发展。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什么节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全文: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扩展资料:

上阌描绘“去年元夜时”女主人公与情郎同逛灯市的欢乐情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起首两句写去年元宵夜的盛况美景,大街上热闹非凡,夜晚的花灯通明,仿佛白昼般明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女主人公追忆与情郎月下约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间互诉衷情的温馨幸福溢于纸上。从如昼灯市到月上柳梢,光线从明变暗,两人约定的时间又是“黄昏”这一落日西斜、素来惹人愁思的时刻,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会朝着悲剧发展。

下阕写“今年元夜时”女主人公孤独一人面对圆月花灯的情景。“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一年过去,眼前的景象与去年没有两样,圆月仍然高挂夜空,花灯仍然明亮如昼,但是去年甜蜜幸福的时光已然不再,女主人公心里只有无限相思之苦。

之所以伤感,是因为“不见去年人”,往日的山盟海誓早已被恋人抛诸脑后,如今物是人非,不禁悲上心头。令人肝肠寸断的相思化作行行清泪、浸湿衣衫。“泪满春衫袖”一句是点题句,将女主人公的情绪完全宣泄出来,饱含辛酸蕴藏无奈,更有无边无际的苦痛。

词作通过主人公对去年今日的往事回忆,抒写了物是人非之感。既写出了伊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词的语言通俗,构思巧妙,上片写去年,下片写今日,重叠对应,回旋咏叹,具有明快、自然的民歌风味。

结尾“泪满春衫袖”一句,则通过描写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十分充分。全词以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今昔对比、抚今追昔的手法,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凹首之感。

语言平淡,意味隽永,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和苦痛体验,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语短情长,形象生动,又适于记诵,因此流传很广。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什么传统节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句诗描写的正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民间也称为上元节。

这两句经典的诗,出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从标题我们也能看出来,就是元宵节。

全诗的原文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诗的译文是这样: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这首诗词的上半部分追忆了去年元宵夜的欢乐聚会,“花市灯如昼”写出了元宵节灯火辉煌的景象。

而“月上柳梢头”,是作者对男女主人公欢喜相会的环境描写:明月皎皎,垂柳依依,充满了诗情画意。

也在此含蓄地表达出一对彼此倾心相爱的恋人,在黄昏时相约,唯美而伤感的情绪。

下半部分则抒写了今年元宵夜故地重游,不见伊人的感伤。

虽然景致与去年一般无二,照样月光皎洁普照,华灯齐齐开放,但风景无殊,人事全异。

这种物是人非的感觉和强有力的对比,尤其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再美的风景看在眼里,都是悲伤的情愫和无尽的回忆。

一个“泪湿春衫袖”,生动而鲜活的描写出了旧情难续的感伤。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是什么节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是元宵节。农历里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晚为“宵”或“夕”,旧称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是夜称元夕。而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夕、元宵节。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全诗为: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湿 一作:满)

译文为:

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是什么节什么意思

元宵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欧阳修著名的一句诗句,写的是元宵节,也称上元节。

  意思是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明代徐士俊认为,元曲中称绝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来,可见其对这首《生查子》的赞誉之高。此词言语浅近,情调哀婉,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

  上阌描绘去年元夜时女主人公与情郎同逛灯市的欢乐情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起首两句写去年元宵夜的盛况美景,大街上热闹非凡,夜晚的花灯通明,仿佛白昼般明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女主人公追忆与情郎月下约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间互诉衷情的温馨幸福溢于纸上。从如昼灯市到月上柳梢,光线从明变暗,两人约定的时间又是黄昏这一落日西斜、素来惹人愁思的时刻,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会朝着悲剧发展。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什么节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全文如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赏析:

明代徐士俊认为,元曲中“称绝”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来,可见其对这首《生查子》的赞誉之高。此词言语浅近,情调哀婉,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

上阌描绘“去年元夜时”女主人公与情郎同逛灯市的欢乐情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起首两句写去年元宵夜的盛况美景,大街上热闹非凡,夜晚的花灯通明,仿佛白昼般明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女主人公追忆与情郎月下约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间互诉衷情的温馨幸福溢于纸上。从如昼灯市到月上柳梢,光线从明变暗,两人约定的时间又是“黄昏”这一落日西斜、素来惹人愁思的时刻,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会朝着悲剧发展。

下阕写“今年元夜时”女主人公孤独一人面对圆月花灯的情景。“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一年过去,眼前的景象与去年没有两样,圆月仍然高挂夜空,花灯仍然明亮如昼,但是去年甜蜜幸福的时光已然不再,女主人公心里只有无限相思之苦。之所以伤感,是因为“不见去年人”,往日的山盟海誓早已被恋人抛诸脑后,如今物是人非,不禁悲上心头。令人肝肠寸断的相思化作行行清泪、浸湿衣衫。“泪满春衫袖”一句是点题句,将女主人公的情绪完全宣泄出来,饱含辛酸蕴藏无奈,更有无边无际的苦痛。

此词的艺术构思近似于唐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却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全词在字句上讲求匀称一致,有意错综穿插,它用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上四句与下四句分别提供不同的意象以造成强烈的对比。上下阕的第一句“去年元夜时”与“今年元夜时”,第二句“花市灯如昼”与“月与灯依旧”,两两相对,把“元夜”“灯”作了强调;而“人约黄昏后”与“不见去年人”,则是上阕第四句与下阕第三句交叉相对,虽是重叠了“人”字,却从参差错落中显示了“人”的有无、去留的天差地别及感情上由欢愉转入忧伤的大起大落,从而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起伏变化。

词作通过主人公对去年今日的往事回忆,抒写了物是人非之感。既写出了伊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词的语言通俗,构思巧妙,上片写去年,下片写今日,重叠对应,回旋咏叹,具有明快、自然的民歌风味。结尾“泪满春衫袖”一句,则通过描写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十分充分。全词以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今昔对比、抚今追昔的手法,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凹首之感。语言平淡,意味隽永,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和苦痛体验,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语短情长,形象生动,又适于记诵,因此流传限广。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什么意思啊

元宵节。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元宵节。出自北宋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意思是有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且在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三苏)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什么节日

诗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元宵节。此诗句,为环境描绘:明月皎皎,垂柳依依,出自北宋诗人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此诗含蓄地表达出一对彼此倾心的恋人,在黄昏相约时唯美而伤感的情感。

元宵节

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活动。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什么节

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也称上元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出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原文如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上片追忆去年元夜的欢会。“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灯火辉煌。“月上柳梢头”,是作者对男女主人公欢会的环境描绘:明月皎皎,垂柳依依,富于诗情画意。含蓄地表达出一对彼此倾心的恋人,在黄昏相约时唯美而伤感的情感。下片抒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不见伊人的感伤。景物与去年一般无二,照样月光普照,华灯齐放。但风景无殊,人事全异。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什么节日?

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也称上元节。

2.“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密意溢于言表。

3.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4.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精神、伦理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要。在物质生活层面,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许多不同节日独特的食品。元宵佳节,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指什么节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指的是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月上柳梢头”出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是作者对男女主人公欢会的环境描绘——明月皎皎,垂柳依依,富于诗情画意。作者通过这首诗,含蓄地表达出一对彼此倾心的恋人,在黄昏相约时唯美而伤感的情感。

原文: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北宋·欧阳修

释义: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可是却见不到去年的佳人,相思之泪打湿了春衫的衣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