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IT科技 > 什么叫做行星

什么叫做行星

推荐人: 来源: 秒知社 阅读: 3.34W 次

依靠自身核聚变反应发光发热的天体都叫恒星。 质量与恒星相比小很多、围绕恒星稳定运行、自身不能发光发热的天体叫行星。

什么叫做行星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

类地行星就是和地球相似的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简单的说他们都是固态行星,有明显的地表、地核等结构,体积比较小,由重元素物质组成。 巨行星包括土星和木星。简单的说他们是气态行星,主要是由气体和尘埃构成,没有明显的地表,

我们知道,恒星是由核聚变产生的,而在中心以外的星云团其他部分也会形成类似该现象,不同的是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不足以发生核聚变,但是也会形成一个气盘;该气盘会不断的受到自身的重力的原因不断的向内收缩,最后形成了一个有一定密度的星球。这就是行星形成的因素了。

回卫星 图片展示: 简介:卫星是指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人造卫星一般亦可称为卫星。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建造,以太空飞行载具如火箭、航天飞机等发射到太空中,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装置。 而

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国际天文合会大会2006年8月24日通过了“行星”的新定义,这一定义包括以下三点1、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2、质量必须足够大,来克服固体引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体);3、必须清除轨道附近区域,公转轨道范围内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体。

类地行星(八大行星分为三类:类地行星(包括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及远日行星(天王、海王)。)是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它们距离太阳近,体积和质量都较小,平均密度较大,表面温度较高,大小与地球差不多,也都是由岩石构成的。 天文学家

扩展阅读,以下内容您可能还感兴趣。

最大的矮行星叫什么?

矮行星这一名词的出现其实可以说就是为了的把冥王星排除在行星之列弄出来的,看它不顺眼的人看来比较多。

目前被列为矮行星的有5个,且都在太阳系内,分别是冥王星,谷神星,阋神星也就是齐娜,鸟神星(Makemake)和妊神星(Haumea),体积最大的是阋神星,比冥王星略大。矮行星质量和大小的上下限,在国际天文联会会员大会的5A决议案中并没有规范,没有严谨的上限,即使一个比水星还大的天体,若未能将邻近轨道的小天体清除掉,也许仍然会被归类为矮行星。下限则是以能否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概念来规范,但是对这类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尚未定义完成。在国际天文联会的5号决议案原先建议的是质量大于5×1020公斤,直径超过800公里,但是在最后决议的5A案中未予以保留,因此以观测经验为依据提供的建议是要根据对象的历史变化和构成来作认定。根据部分天文学家的说法,新定义可能会使矮行星的数量增至超过45颗。

为什么是太阳系内,因为对于其它恒星系统的行星目前的技术水平是很难发现的,因为行星本身不发光,恒星的光芒会连其反射的光都覆盖掉,所以光学望远镜是基本观测不到的。目前已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少之又少,并且个头都很大,并且离恒星比较近这样的行星比较容易发现,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目前主要是依靠行星的引力对其所在恒星系统内的对恒星施加影响,使恒星出现有规律的摆动,之后在依靠数据进行复杂的计算得出是否存在行星和行星的大概数据,所以个头大的行星比较容易发现,因此目前矮行星只在太阳系内有,因为我们还无法清楚知道太阳系外这类小个头行星的在哪和它的具体情况。

什么叫恒星、行星和卫星?

恒星

恒星是由非固态、液态、气态的第四态等离子体组成的,是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恒星是大质量、明亮的等离子体球。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也是地球能量(内能和光能)的来源。

恒星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因为核心的核聚变而发光。

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从内部传输到表面,然后辐射至外太空。几乎所有比氢和氦更重的元素都是在恒星的核聚变过程中产生的。

由于恒星离我们太远,不借助于特殊工具和方法,很难发现它们在天上的位置变化,因此古代人把它们认为是固定不动的星体,我们所处的太阳系的主星太阳就是一颗恒星。

行星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

“行星”(Planet)一词,在古希腊语中意为“徘徊者”。

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

卫星

卫星所属现代词,指的是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人造卫星一般亦可称为卫星。

人造卫星(Artificial Satellite)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至少一圈)的无人航天器。

人造卫星基本按照天体力学规律绕地球运动,但因在不同的轨道上受非球形地球引力场、大气阻力、太阳引力、月球引力和光压的影响,实际运动情况非常复杂。

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人造卫星发射数量约占航天器发射总数的90%以上。

九大行星的别称分别事什么?

水星(辰星)、金星(长庚、启明)、地球(盖亚)、火星(荧惑)、木星(朱庇特)、土星(镇星)、天王星(乔治亚行星)、海王星(笔尖下的行星)、冥王星(阎王星)。

1、水星

水星(英语:Mercury,拉丁语:Mercurius)是太阳系八大行星最内侧也是最小的一颗行星,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中国称为辰星,有着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轨道偏心率。它每87.968个地球日绕行太阳一周,而每公转2.01周同时也自转3圈。

水星是一颗类地行星,由于其非常靠近太阳,所以只会出现在凌晨称为辰星,或是黄昏出现作为昏星。除非有日食,否则在阳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见水星的。

2、金星

金星(Venus)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二颗,距离太阳0.725天文单位。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有时候会更近)。

古罗马人称作维纳斯,中国古代称之为长庚、启明、太白或太白金星,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特。公转周期是224.71地球日。

夜空中亮度仅次于月球,排第二,金星要在日出稍前或者日落稍后才能达到亮度最大。它清晨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傍晚处于天空的西侧,被称为“长庚”。

3、地球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别称盖亚,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现有40~46亿岁,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4、火星

火星(Mars)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53%,质量为地球的11%。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

橘红色外表是地表的赤铁矿(氧化铁)。我国古书上将火星称为“荧惑星”,西方古代(古罗马)称为“战神玛尔斯星”。

5、木星

木星(Jupiter),别称朱庇特、岁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从内向外的第五颗行星。它的质量为太阳的千分之一(准确的说是1024分之一到1025分之一之间),是太阳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

由于木星与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属气体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称类木行星(木星和土星合称气态巨行星)。

6、土星

土星(英文Saturn,拉丁文Saturnus),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距日距离(由近到远)第6位。质量、直径仅次于木星,并与木星同属气态巨行星。欧洲古代(古希腊)称土星为克洛诺斯(Cronian),古代中国也叫镇星或填星。

7、天王星

天王星(Uranus),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阳系由内向外的第七颗行星(18.37~20.08天文单位),其体积在太阳系中排名第三(比海王星大),质量排名第四(小于海王星),几乎横躺着围绕太阳公转。

赫歇耳把它命名为"the Georgium Sidus(天竺葵)"(乔治亚行星)来纪念他的资助者。

8、海王星

海王星(Neptune),别称笔尖下的行星,是八大行星中的远日行星,按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排列海王星是第八颗行星,直径上第四大行星,质量上第三大行星。

它的亮度仅为7.85等,只有在天文望远镜里才能看到它。由于它那荧荧的淡蓝色光,所以西方人用罗马神话中的海神——尼普顿(Neptune)”的名字来称呼它。在中文里,把它译为海王星。

9、冥王星

冥王星(小行星序号:134340 Pluto;天文代号:♇,Unicode编码:U+2647)别称,阎王星,冥神星,是柯伊伯带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第一颗被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冥王星是太阳系内已知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大行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冥王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王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王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木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星

什么叫做行星合日

当行星和太阳的黄经相等时,二者都处于地球的同一侧,就是行星同太阳会合,叫做行星合日,简称合.

宇宙有几个行星分别叫什么

广义的宇宙定义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狭义的宇宙定义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物质。“宇宙航行”的“宇宙”定义就是狭义的“宇宙”定义,宇宙航行意思就是在大气层以外的空间航行。

古代对宇宙的定义,有西汉的《淮南子》:“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通过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发现我们的宇宙已经膨胀了138.2亿年,最新的研究认为宇宙的直径可达到920亿光年,甚至更大。

人类所观察到的部分宇宙的物件大约是由4.9%的普通物质(构成恒星、行星、气体和尘埃的物质)或“重子”,26.8%的暗物质和68.3%的暗能量构成。重子物质构成星系际的“蛛网”。

在宇宙中,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宇宙大爆炸是描述宇宙诞生初始条件及其后续演化的宇宙学模型,这一模型得到了当今科学研究和观测最广泛且最精确的支持。宇宙学家通常所指的大爆炸观点为:宇宙是在过去有限的时间之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太初状态演变而来的,并经过不断的膨胀到达今天的状态

暗物质和暗能量分别通过对普通物质产生的引力作用和推动宇宙做加速膨胀而表明它们的存在。如果暗能量不存在,那么物质间的万有引力作用就会减慢宇宙的膨胀,但是天文观测表明我们的宇宙在做加速膨胀运动。宇宙由一切天体组成。